“你”眼中的破烂不堪,
也许正是“我”眼中的美好
讲述人刘佳,自由职业人,山东女孩现居合肥
近日,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女孩跟江西小伙儿回农村老家过年,见第一顿饭就想分手”的事件终被证明是假新闻。尘埃落定,几乎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带着骂娘的心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而反思该事件,小小的一个家庭主妇为何能引发如此大的轰动,城乡差别引起的巨大差异大概就是其中最核心的所在吧。甚至微信朋友圈中,更是疯传一种“为让城市女友适应农村过年生活,小伙注意做好每个细节,如旱厕变水厕、换新筷子等,呼吁男女城乡都能互相理解和包容”的观点。
其实我和老公也是这个“城乡夫妻”大家族中的一员。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女孩,从小在一座地级市长大;老公老家则在安徽郊区农村。2011年我们选择来合肥安家落户,结婚生子。甚至后来,我的父母和弟弟也迁移到合肥买房定居下来,与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中。这些年,我们已经将合肥视为咱们的第二个家乡。
说到过节,春节本身就是一家团团圆圆的大日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老公能够见到自己父母的机会并不多。而他的父母,也是想着一切法子的捧出家里平日里舍不得的好酒好菜热情款待。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也许,在城里的姑娘看来,这些东西是廉价的,可这里面饱含的感情,又岂可以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我看来,农村也有农村的好,没有雾霾的空气,蓝湛湛的天空,鸡犬相闻,万物和谐生长,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偶尔难得的小长假,我们总喜欢回到乡下农村,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地里摆个POSE拍拍照,去不远处清澈的水塘里洗洗衣服泡泡脚,享受这不同于城市生活的好。“你”眼中的破烂不堪,也许正是我眼中的美好。
令我感觉最深刻的是城乡之间拜年习俗迥然不同。在城市里,主要是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会给比较熟络的亲戚、朋友们拜年,而在农村老家,则要串整个村子去拜年,一圈拜下来就要一上午的时间,热闹之极!
前面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一个跟丈夫怄气不愿回他老家的怨妇。她的潜意识里,是对农村生活的鄙视和厌恶。她无法想象一个农村婆婆期盼儿孙回家过年的殷切眼神。这个年代,很多年轻人不懂什么叫孝顺。又或者,她们的表达方式令人不敢恭维。我觉得,我们这代年轻人应该做好媳妇该做的。婚姻生活是现实的,不是谁迁就谁就能过的。你要学着融合别人,不是么?只要你们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时间,距离,年龄,城市农村这些都不是问题。
(撰文/整理:方军)
新闻推荐
新闻:老师该不该收学生和家长的红包?回答一定是一致的:当然不该!那师生、家长微信群里发的几毛几块的微信红包,老师又该不该抢呢?记者采访了成都多所高校的教授、中小学老师...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