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洪涛实习生曾鹏通讯员金锐)“你活着,我陪你;你离开了,我也陪你。”端详着儿子遗照,刚刚签了遗体捐献志愿书的郝迎杰心中有太多说不出的思念。
就在3月月初,郝迎杰的儿子曹吉安安静地去世了。尊重儿子遗愿,郝迎杰为儿子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病魔无情,曹吉安4岁的时候,被诊断为罕见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医生曾断言:孩子会双腿瘫痪,活不过18岁。
但伟大的母爱总能创造生命的奇迹。为了照顾儿子,郝迎杰四处求医问药,但儿子病情不见好转,家里的积蓄也渐渐空了。在市里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帮助下,郝迎杰在新风小区入口处开了一个书报亭。从此,这个书报亭就成了郝迎杰家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她每天起早贪黑卖书卖报,赚取微薄收入,继续给儿子治病。在她的悉心呵护和照料下,本被医生宣告活不过18岁的曹吉安活了31岁。
因为肌体萎缩、下半身瘫痪,洗澡、如厕这些常人毫不费力的事,曹吉安也难以做到,只能依靠母亲。夜里,曹吉安僵硬地卧在床上,翻不了身,郝迎杰每晚至少要起来七八次,帮儿子翻身。
看到郝迎杰家的困难,社会各界给他们捐款、捐物,邻里乡亲给他们送米、做饭。这些,郝迎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爱报爱”,这些年,虽然家庭困难,郝迎杰仍带着儿子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公益,让爱心接力。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她都积极捐款捐物,市里每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也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捐献遗体,回馈社会”,郝迎杰不知道什么时候儿子心中萌发了这个勇敢的想法,更没有想到,儿子的想法是如此坚定。好像意识到什么,儿子离世前几天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下了名字。
“你们给我儿子立碑的时候记得立个‘母子碑\’。”3月4日上午,在曹吉安遗体告别仪式上,郝迎杰和前来接受儿子遗体的皖南医学院的工作人员说。三周以后,悲恸暂息,郝迎杰在记者面前袒露心声:“他们说以后每年春天可以去合肥大蜀山专门为遗体捐献者立的纪念碑林看儿子,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但是总有一天我会一直在那里陪着我儿子。”
在处理完儿子后事不久,62岁的郝迎杰也签了遗体捐献志愿书。“我说过要陪他的,说到就要做到。”郝迎杰说。
新闻推荐
全面“营改增”的“靴子”终于落地了 安徽省“营改增”5月1日起全面推开 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本报讯据中安在线报道,4月1日,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举办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新闻通气会。自今年5月1日起,“营改增”在剩下的四大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