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业高 李云胜 文/图
赵小莲之所以被后世传名,还有一条是育女成才。她的女儿李经璹,小名菊藕,是近现代文史中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冰清玉洁的美女诗人。
李经璹继承了母亲的美丽豁达,而其敏捷能诗,关心国是,敢议时政,则受父亲志趣的影响。
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她的《咏马江战事》二首,诗云:
鸡笼南望泪潸潸,闻道元戎匹马还;
一战岂宜轻大计,四边从此失天关。
焚军我自宽房琯,乘障谁教使狄山;
宵旰甘泉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
痛哭陈词动圣明,长孺长揖傲公卿;
论材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
宣室不妨虚贾席,玉阶何事请终缨;
豸冠寂寞丹衢静,功罪千秋付史评。
众所周知,1884年,中国与法国在东海打了一仗,史称“马江海战”,结局是福州水师惨败。
清朝廷为掩盖自己政治腐败官吏昏庸导致国弱军羸的根本原因,企以平息闽人与国人之愤,竟要一个三十几岁的文官钦差张佩纶承担全部责任,撤职查办,并流放关外。
这件事当时在文士名流中反响极大,多有不平之鸣。但很少见有女子以诗论事,且如此慷慨,语言铿锵,掷地有声。
著名小说家曾朴给予高赞:“忧国之心,盎然言表。”“责备严谨,的是史笔!”台湾著名学者高阳论晚清政事,曾引“杀贼书生纸上兵”以评识张佩纶。
当然,对此诗最为感动的还是当事人张佩纶。
张佩纶,字幼樵,一字绳庵,又字篑斋,直隶丰润县齐家坨人(今河北唐山丰润),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进士,授翰林院侍讲,晚清名臣。
早年在京城与李鸿藻、潘祖荫、张之洞、陈宝琛、宝廷等同为“清流”,以弹劾大臣而闻名。李鸿章女婿,堂侄张人骏历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为袁世凯之亲家。
张佩纶一生结过三次婚,有三子一女。元配朱芷芗(?-1879年)生有二子,长子张志沧(早夭),二子张志潜。继室边粹玉(?-1886年),在张佩纶被流放期间病殁,无子女。
袁世凯曾经说过:“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徐菊人、杨莲府,算三个全人,张季直算半个。”能入袁世凯法眼,可见张佩纶不是凡人。
清代学者徐珂《清稗类钞》以“张佩纶续娶李文忠女”为题进行考纪:说张佩纶充军赦免归来后进入李鸿章府做幕僚。有一天,李鸿章生病,张佩纶进入内室伺候,瞥见桌案上放着一叠楷书端丽的诗稿,心里明白这定是李鸿章三女儿所作,遂即展视。
当读着《咏马江战事》,心头一震,且读且哭且诉:“不意佩纶乃获一知己!”
一旁看得真真切切的李鸿章笑着说:“此小女走笔为之者,何足道!”
张佩纶故作惊讶:“女公子作耶?此诚佩纶第一知己。佩纶今日且感且惭,直无地自容矣!”话说到这里,竟然跪地而求:“佩纶今方悼亡,愿终身事女公子,藉报知己!”
李鸿章有所愕然,拉他起来,但他长跪不起。李鸿章温语宽慰说:“君起耳,此事自有商量之余地!”张佩纶听后,当以“外舅”称奉李鸿章。
外舅即岳父,这也来得太快了!李鸿章不得已,当即承诺。然而,赵小莲却坚决反对。
赵小莲反对是有理由的,女儿李经璹适才20岁,张佩纶大过17岁呀!另外,张佩纶是结过两次婚的人,虽原配、继室都不在世,但达官贵族之家谁肯把自己的黄花闺女给人家作继室啊!
尽管赵小莲反对,但结果还是做成了这桩婚事。
李鸿章为什么在这事上如此坚持?个中有什么缘由?一百多年来,众说纷纭。其实,李鸿章嫁女张佩纶并非一时之考量,除了比较欣赏张佩纶的非凡才能,还有他父辈的友谊。
李鸿章早年在江淮间抗击太平军时,曾得时任安徽按察使张印塘的大力支持,颇有友情,而这个友谊后来又延伸到下一代张佩纶身上。李鸿章及其代表的“浊流派”内外政策一直遭受多方批评责难,而作为以“谏”出名的“清流派”中坚人物——“锋利无伦的张佩纶从来不攻击李鸿章”。
这一点在张佩纶的《涧于日记》里得到印证: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三月初九,接到家书,他的妻子边氏夫人(小字粹玉)已于头一天病故。彼时处境之恶、心境之痛是可以想见的。而李鸿章能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收留他,也是难以想象的。故他在《涧于日记》中,凡提及李鸿章,均称“合肥师”。
以地望而加之以“天地君亲师”的“师”,那是最崇仰的尊称了。
两代友情,双重恩情——由战斗友情,到政治同情,再进展到联姻爱情。说是“诗为媒”,其实只是引子。除了做父亲的李鸿章同意,也许正是婚姻当事人即做女儿的李经璹的心愿,要不,相差17岁的老夫少妇在婚后岂能那般感情融洽!
把文化兴趣与精神追求作为婚姻基础,往往正是有思想赶潮流的知识女孩与通常秀女间的显著区别之所在。
清朝著名文史学家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详细记载了清咸丰到光绪四十年间的朝野见闻、朋踪聚散、人物评述、古物考据、书画鉴赏、山川游历及各地风俗等,对二人的婚事也有记载:“戊子十一月七日,合肥使幼女嫁张佩纶。张年四十,已三娶;幼女年二十,敏而能诗,合肥爱之。张入合肥署用二品顶戴,合肥行数万金请于奕譞,谋以道员简放。慈禧恶其闽江之败,未得行……”
当时许多人对他们的婚姻并不理解,恶语中伤甚至加以丑化的不在少数。但张佩纶自己心里明白,一旦成为李鸿章的女婿,不但不能增进仕途复起的资本,反而将李鸿章的政敌变成自己的政敌,等于设置了一块块巍然的拦路石。
张佩纶晚年由于官场失意,常常酗酒解愁,终于1902年病逝于南京。他遗下一子一女,大的7岁,小的才2岁。男孩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女孩就是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
李经璹37岁守寡,终日致力于闭门教子。晚年的李菊藕染上了肺病,于1912年病逝上海,时年四十六岁。
新闻推荐
晨刊讯 气温逐渐升高,各种饮料渐渐进入了销售旺季,面对琳琅满目的饮料品种究竟该如何选购?合肥市消协日前发布消费提示,向您详细告知标签和广告词背后的真相。 “0能量”不是真的没能量 市场上推出...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