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日上午,位于逍遥津街道辖区的市委宿舍小区的625户居民收到了由区城管局发放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以及印有“垃圾分类举手之劳”等字样的方便袋,该局以此种方式倡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据悉,从即日起,区城管局选取逍遥津街道的园林局小区、市委宿舍小区,三孝口街道的省财政厅宿舍和省监狱管理局生活小区共4个居民小区、 1443户居民,在全市率先进行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试点,以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利用。
“垃圾分类收集后,餐厨垃圾将运送到餐厨垃圾处理厂制成生态肥料,其余的大部分生活垃圾也将被焚烧进行发电。”当日,在市委宿舍小区,环保达人“范范”正向居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据了解,随着合肥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分类后的垃圾可以在处理端进行处理。
此次试点工作中,计划采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技术也是一大亮点。“此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主要由三大硬件设备组成——垃圾袋自助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专用收集箱、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平台。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二维码技术,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同时,还将设立积分奖励制度,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居民可以凭借自己户头的二维码,到垃圾袋自助发放机扫描领取各类垃圾袋,每个垃圾袋上都印有该户专有的二维码图片。居民在扔垃圾时,通过扫描二维码并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回收柜门就可以进行积分,凭积分可以到指定的商家兑换洗衣液、肥皂、洗发水等生活用品。”
(周文健 邱文斌 王飞)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原以为,预防职务犯罪都是领导干部的事,距离我们这些整天和项目设计图纸、钢筋混凝土打交道的国企工作人员很远。听了检察官的讲座后才知道,工程建设领域居然也是职务犯罪的高发...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