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许建军
1979年出生的杨根苗,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从一个饭店的小伙计开始,脚踏实地拼搏,最终在全国10余个省份和城市拥有直营、合作餐饮店面70余家。
杨根苗是桐城人,1997年刚上初三的他,迫于贫寒的家庭经济条件,无奈辍学。在亲友的带领下,小杨来到贵州都匀打工。刚打工那会儿,他在饭店干过伙计,在工地当过小工,大大小小干了将近十多份工作。半年后,有了一些工作经验的杨根苗开始寻思着自己开个大排档。为了能多挣点钱,他通常是从当天下午四五点钟,一直营业到次日凌晨才收摊,这样一干就是十年。时间很快就到了2008年,杨根苗决定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回到合肥。
“在合肥能做什么呢?还做大排档吗? ”精明的杨根苗对合肥餐饮市场进行了一番细致调查。他发现,合肥人爱吃火锅,但大街小巷的火锅店都是红油、辣汤火锅,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而他在贵州经常做的鱼火锅营养、清淡又卫生。瞄准了商机,杨根苗的第一家鱼火锅店在五里墩街道史河路上开张营业了。刚开张的时候,因为鱼火锅新颖独特、干净卫生,生意很火爆。然而,好景不长,两个多月后,火锅店生意忽然大幅下滑,并且持续低迷了大半年时间。“人员工资、店面租金、水电费,生活压力一齐向我袭来,有时真的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住了!”杨根苗一边苦苦支撑,一边进行市场调查。
“原来,大家普遍觉得我们的鱼火锅味道偏淡,而且顾客们还反映有些鱼类的肉质不适合做火锅。”找到症结后,杨根苗结合本地人的口味习惯,对鱼火锅的汤料锅底进行了研发调整,并确定了主打鱼类为肉质细嫩劲道的黑鱼,并对店里的后堂进行透明式改造,向顾客开放……
举措得当,立竿见影。在沉寂一段时间后,杨根苗的鱼火锅店生意再次红火起来,并逐渐走上正轨。如今,杨根苗的鱼火锅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已经在合肥开了3家直营店,并在全国扩张到了72家合作店。
“赶上了好时机,三年内,我还准备再开50家直营店、200家合作店。 ”对于未来,杨根苗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不断涌现的同时,实体书店悄然跟进,呈现转型升级的回暖趋势——实体书店“借力重生”
■ 本报记者 晋文婧5月初,位于合肥市长江路上安徽图书城的文化创意集市又“开市”了,手工艺制作、绘画、美食等多个种类的文化创意产品项目集中展现。主办者介绍,这个藏在书店里的文化创意集市,...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