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珉
近日,安徽省召开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加大对扶贫开发金融支持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支撑。
扶贫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更是资金的运作和传导主体,打赢脱贫攻坚战,银行业机构责无旁贷。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安徽省金融扶贫取得良好成绩,5年贷款年均增长22%。去年,全省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2348.1亿元,同比增长18.2%,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但金融扶贫仍然存在着精准度不够的问题,县域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融资渠道较少、农村金融活力不足、农民贷款抵押物不足、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缺乏等不同程度长期存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更是“盲区”“盲点”,如何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对症下药,提供金融供给,疏通融资渠道,显得更为迫切。
金融扶贫,解决县域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难题,还须实施普惠金融。解决金融基础供给不足问题,应培育壮大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徽商银行以及各类大中型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信用体系薄弱等问题,出台措施建立健全县域动态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和信用评价及成果运用机制;降低贫困户和扶贫开发主体融资成本,通过支农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水平。
摸清底数,建档立卡,动态监测,了解农村致贫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惠金融服务。金融帮扶须尊重金融规律,必须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信息和金融服务需求信息,逐户进行信用评定,综合确定信用等级、授信额度。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如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性大病救助补贴、发放助学贷款支持贫困户子女求学,做到应贷尽贷,并在额度、贴息、还款期限上予以明确,普及农业保险及保险贷款等,也就是说,不同的金融创新产品针对不同贫困户的金融需求。
打好金融财政组合拳,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要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拓宽资金来源,增加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的金融资金供给,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利用好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和风险化解功能,做好金融扶贫的风险管理。
新闻推荐
6月22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市际联席会2016年度会议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64个城市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和交易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共计200多人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将探讨跨区域合作,以及如何通过对区县平...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