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许建军本报记者 许蓓蓓
“多亏了‘一事一议\’政策,大家盼了多年的水泥马路终于修到了家门口! ”近日,记者来到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五十墩社区采访,村民们称赞最多的,就是去年底建成的近2公里长的村级中心公路。
“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可烦人呢!”五十墩社区负责人刘光山感慨道:“‘一事一议\’真是个好政策,不但解决了修路的资金难题,还按规定立项招标、引入专业施工机构,确保了工程质量,使我们全村几千人受益。 ”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不单单是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在村级公路建成后,一大批优质引资项目进村生产。 “比方说枝树村就引进几家主营蔬菜大棚及渔业的企业,姚家村引进了经营园林及农家乐的生态园林公司等等。短短几个月,引进的企业和项目就有十来家(个)之多。而在过去,因为道路不通畅,不少企业都不愿意来这里投资发展。 ”刘光山说。
“村级公路的建成,不但实实在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也拉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小庙镇马岗村负责人侯克旺介绍道。
蜀山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规定,该区启动的“一事一议”项目,需要经过村民议事、确定项目、村镇上报、区级审批、启动建设5个阶段。 “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省、区三级配套资金,再加上村民的若干集资。2014年至2015年,蜀山区没有让小庙镇村民掏一分钱,就建成了总长达30公里的22条村级公路,有效解决了该镇数万名村民的出行难题。据了解,该区2015年为小庙镇建成11条村级公路,共支出600万元。
近年来,在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过程中,蜀山区规范项目实施与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和法人责任,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及时跟踪掌握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下一步,在“一事一议”政策的支持下,该区还将引导村民启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植树造林、安全饮水工程、环卫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等项目建设。
新闻推荐
6月19日,在合肥小庙镇幸福农场内,众多游客尽情享受生态农业带来的乐趣。目前,小庙镇新增现代农业园区26处,总面积达到3.8万亩,幸福农场4家,村民们既有了可观的租金收入,又在幸福农场里当“新农民”,年人...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