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可慧
民国时期,有一户著名的藏书之家——张家。据说,当年张家先生与书店关系极好,所以平时书店进了书,老板都会让伙计整捆整捆地往张家送,而张家因为书多,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藏书之家。
张家的主人就是著名教育家张冀牖,而他的女儿们名垂青史的“合肥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她们四人至今仍被后人誉为“民国才女”。
引用教育专家的一句话:“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父母应该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儿童。”
而贯穿孩子成长中,我们所认为的,不输在起跑线,换言之,就是不输在作为父母的你。
你的身先示范,你对孩子的教育,你给予孩子的一切,就是起跑线。
我大学的时候,在一家教育机构当初中写作老师。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当时做了一个调查,我问:在座的父母,一年内,阅读书籍超过十本的家长请举手?
班上总共30多个学生,举手的总共5个家长。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五个学生的词汇量和经典运用程度,在班上确实排名比较靠前,而且他们的知识面非常宽广。
其中一位学生初中时代已经开始在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许多人会有疑惑,他能读懂吗?
在后来的交流中,他告诉我,这部书是他在他父亲指导下阅读的。我读过《百年孤独》,大部头的书,别说孩子,就连我们这样的成年人,如果阅读中一旦分心,也很容易出错。
有些时候,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故事脉络无法理清,人物关系混乱,怎么办?一次,我问他。他说,他父亲就帮他理顺后,让他继续阅读。
我觉得父亲像一个焊工,哪里断了就帮我把哪里接上。那个孩子和我说完,我就笑了。
我见过他的父亲,是一个斯斯文文的男人,和想象中不同,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非富贾显贵,他只是一个开着杂货铺的生意人。
时隔七八年,那个孩子已经去了北方的重点大学。他父亲后来和我说,他的孩子读的是中文系,非常迷恋古代文学,成绩非常优异。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可能随我,喜欢读书,但他想过怎样的人生,我随他。
他说完的时候,我想起那一年遇到的那个孩子,他总是高高兴兴的样子,上课了认真听讲,下课了还会在走廊里疯玩。
有一些人从小到大没有烦恼,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们父母的宽严相济和对于他们人生的设定,给了他们足够的人生空白供自己涂鸦。
有一句话是“恨铁不成钢”。其实,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钢,很大程度上,真的取决于你是不是一个优质的炼钢炉,当你给予孩子最需要的一切,而孩子也能成长为他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写过一篇体悟文章《你怎么样,孩子就怎么样》,今天再来谈这个话题,我想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都有一对足够优秀的家长,他们可能并不是大富大贵,可能也不那么名声在外,他们很可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但他们会给予孩子他们所认为的一种优渥——从心的选择、生活的热爱、精神的高贵和未来的自由,而他们的孩子,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赢了。
许多人经常问我: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们,我说,我更愿意成为这样的家长,给予选择,也给予方向,给予爱,也给予自由,不勉强,不催促,成年之前,教他学会选择,成年之后,让他自己选择,努力地让他成为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请作者详告地址)
新闻推荐
熨不平的风情褶撰文-胡诺 设计-洪孟晨泛黄的老照片总是记录着曾经的潮流,当年的时尚和如今的流行相对比时,总有着血脉相连的传承。上世纪九十年代,妈妈的衣橱里一定少不了百褶裙。现如今,褶皱元素在...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