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桃园女当家 依托科技增效益

来源:阜阳日报 2016-07-18 06:5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宿飞 刘阿娜

大棚桃园获丰收

   眼下,正是桃子成熟季节。记者来到位于颍东区正午镇田楼村的亿源家庭农场,只见场内一座座塑料大棚排列整齐,蔚为壮观。棚两侧的塑料布高高卷起,透过一层纱网朝棚里看,株株桃树枝繁叶茂,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满眼绿叶间,一个个色泽通红的桃子若隐若现,红绿相间的色彩伴着泌人心脾的阵阵清香,令人迷醉。

观望间,农场负责人刘丽从桃林深处走了出来——她正在指导工人如何快速采摘桃子、又不会损伤果实,随后,又忙着接听一位外地客商的电话。

“俺们的鲜桃个大口感好,品种也多,有‘中国红\’等十多个品种,供不应求。”挂上电话后,刘丽告诉记者,自桃子成熟上市以来,每天都有上海、南京等地的水果批发商前来采购,由于白天装车担心桃子会捂坏,他们都是先采摘,等到傍晚再装车外运。

返乡创业办果园

   刘丽聊起桃子生长情况来头头是道,俨然一位久耕果园的“老把式”。其实不然,在返乡创业之前,她一直在合肥经营兽药和饲料。2012年回颍东区冉庙乡老家探亲时,了解到近年来家乡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不少人依靠规模经营、发展特色农业鼓起了腰包,便萌生了返乡试水农业的念头。

创业之初,刘丽通过前期考察,决定种植一种改良的澳洲黑葡萄。这种葡萄口感好、产量大,本地基本上没有种植的。确定品种后,刘丽2012年秋天在正午镇流转了200亩土地,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一年后,刘丽的葡萄长势良好,预期收益可观。信心更足的她又追加投资,并从农科院引进了7个桃子品种,进一步扩大了果园种植规模。

依靠科技成典范

果树一天天茁壮成长,多年从事商业经营的刘丽在经营农业方面的优势也逐渐显现:保证精品果,将亩均3000公斤的桃园产量控制在2000公斤;打好时间差,投资百万元将桃树搬进大棚,让鲜桃提前一个月上市……农场建立之初,在农场务工的农民对刘丽主动减产的做法感到不解,甚至认为她种地是个外行。但是,等到农场的葡萄、桃子上市后,大伙对刘丽信服了——农场的葡萄第一年上市,亩均收益过万元;桃子首次开卖,外地批发商争相订购。特别是今年5月以后,农场的大棚鲜桃,平均批发价每公斤超过20元,依然供不应求。

创业过程中,刘丽非常重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她从外地高薪聘请了技术顾问周衍辉,负责农场果树的种植技术,做好技术保障。“发展现代农业不能靠天吃饭,只有以先进的科技为支撑,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在刘丽的悉心经营下,拥有600亩桃树和400亩葡萄的亿源家庭农场,现在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典范,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起到了标杆作用。

采访时,记者遇到了63岁的田楼村村民马月兰,她正将一个个采摘下来的桃子装进礼品盒。“俺年纪大了,到外地打工也没有门路;来到亿源家庭农场打工,干的都是寻常的农家活,离家又近,俺很满意。”马月兰说。

“我们准备依托农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刘丽介绍说,农场正在筹备建设农家乐项目,计划拿出一部分土地种植绿色蔬菜;同时,充分利用果树林下空间散养鸡鸭等禽畜,结合水果采摘,用丰富、绿色的农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进一步做活农业经营文章,提升特色农业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海葵入皖 余威不小

8月9日,合肥一名市民冒着风雨骑车出行。当日,受台风“海葵”影响,合肥风雨交加。8日夜间,“海葵”进入安徽,由于移速放慢,9日至10日将在皖南附近徘徊少动。据悉,安徽省气...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一石两璧双翅翼2016-08-11 06:45
猜你喜欢:
高考评卷有序进行2014-06-17 22:52
评论:(桃园女当家 依托科技增效益)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