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3月5日,合肥市正式启动“弘扬志愿精神 打造志愿之城”行动,旨在用“分享公益”的理念打造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之城,让“志愿之城”成为合肥市又一张靓丽名片。从今天起,本报将开辟专栏,把合肥市在打造“志愿之城”行动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及时提炼出来、宣传出去,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志愿服务,让“今天我为人人、明天人人为我”成为全民共识。
通过志愿服务打卡器,志愿者的公益服务时长会被记录下来,在自己有需要时,可凭借“储蓄”的公益服务时长去“兑换”相应的公益服务,实现“分享公益”。记者昨日从市文明办获悉,合肥市将推出合肥市志愿服务打卡器,目前该系统正处于试运行阶段,有望不久后正式推出。届时,通过这一方式可对志愿者的爱心实现“零存整取”,让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他人的服务,在社会上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
推出志愿服务打卡器实现爱心兑换
2015年,庐阳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志愿者打卡器”APP软件,该软件可实现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活动信息发布、在线审核报名、电子签到计时、积分查询兑换等功能,并将终身记录志愿者的服务经历,以增强志愿服务的可参与性和荣誉感。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在打造“志愿之城”行动中,合肥市将统一推出合肥市志愿服务打卡器,及时准确记录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时长,并根据爱心服务记录,完善志愿服务回馈嘉许机制,不断拓展回馈嘉许内容,增强志愿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我们拟将打卡器与‘志愿合肥\’微信公众号结合起来,广大市民群众可关注该公众号,点击进入后会在最下端看到打卡器的链接,点开该链接后,各个县市区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将一目了然。如果有意向参与某一项目可点击‘我报名、我参与\’,后台会自动记录下志愿者的相关信息。待到活动真正开始,志愿者赶到活动集合点后,可通过扫描现场管理员提供的活动项目二维码,记录下参与活动的起始时间,结束后再重新扫描一次,这样志愿者参与服务的项目、内容以及整个时长就会被录入到后台数据库。在下次需要他人提供志愿服务帮助时,该记录将会成为有力依据。”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卡器建设完善志愿服务回馈嘉许机制,营造人人分享公益的文明新风尚。
此外,合肥市还将统一设计制作“分享公益储时卡”,该卡片可进行志愿服务记录、积分、计时和效果评价等,是联系服务志愿者的有效手段。“我们将依托社区平台,建立‘爱心兑换\’或‘等时置换服务\’机制,让‘今天做了好事,明天可以获取同样爱心\’成为现实。”该负责人介绍说。
打造网络公益平台征集需求兑现爱心
在打造“志愿之城”行动中,合肥市还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网络公益平台,开展网上公益行动,给困难群众和爱心人士提供网上求助和网络对接平台。“我们拟通过在合肥志愿服务网以及相关媒体网站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征集对接爱心志愿者,让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快捷、方便。”
此外,合肥市还将依托社区服务工作站,设立志愿服务呼叫中心,及时记录志愿服务需求,对接志愿服务资源,实现志愿需求有记录、奉献爱心有平台。记者获悉,通过设立志愿服务呼叫中心,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志愿者上门服务,从而实现“一对一”志愿个性化服务。
“分享公益的理念需要相应配套机制平台的健全完善。围绕该理念,我们统一设计制作‘志愿服务打卡器\’、‘分享公益储时卡\’,以及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设立志愿服务呼叫中心,打破时空限制等,可有效激发人们参与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束芳·
新闻推荐
合肥将添一片“星报绿” 星报传媒党总支40多名党员、预备党员种下百余棵绿树
春风拂面,绿意盎然。在第39个全民义务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星报传媒党总支联合合肥新站高新区重点局共同主办的“植一棵绿树,聚一片森林”共植爱心树公益活动完美落幕,星报传媒党总支40多名党员、预备...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