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昨日,合肥市卫计委发布了“十三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了解到,根据这一规划,未来合肥将新建市卫生信息中心,并谋求通过开发人工智能缓解医生缺乏的现状,此外,市民的检查结果在各个医疗机构将实现互认。
新建市卫生信息中心 检查结果互认共享
你经常看到的名词“大数据”将进入合肥的医疗领域。根据规划,合肥将新建市卫生信息中心、建成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并加快市级卫生数据库建设。
其中,在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内,将同步规划新建市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和安全管理中心。以市卫生信息中心为中心,实现一个横向到市属医疗卫生单位、纵向到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卫生专网。
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则是一个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卫生信息平台。根据规划的描述,该平台可以支撑人口健康管理和决策以及跨区域、跨业务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平台集聚、业务事项在平台办理、政府决策依托平台支撑,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用共享的格局。
此外,合肥将通过市级卫生数据库建设,全面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检查检验结果等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实时更新、互认共享。
开发电子病历 人工智能缓解医生缺乏
规划显示,合肥市将开展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利用智能语音等技术,开发语音电子病历(医疗病历、护理病历)、移动查房系统和智能语音电子病历录入健康档案应用,推动门诊电子病历的普及,并探索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和语音交互技术在导医导诊、急诊急救、检验检查等医疗服务环节的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门诊服务记录的结构化,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推动门诊电子病历的普及。
此外,合肥市还将结合三甲医院专家医生的诊疗经验与医疗大数据,提升基层专业医生的全科诊疗水平,通过人工智能缓解全科医生缺乏的难题。
推广居民健康卡 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卡整合各项卫生计生服务功能于一体,可以实现居民健康卡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通用。
其中,卫生部门将优先为贫困人口建立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居民健康卡,逐步实现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救助资金“一站式”结算。
此外,合肥市将推动“互联网医院”项目落地,构建包括合肥卫生健康网站、APP、微信、12320热线、自助机等多途径公众服务门户,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随访跟踪、健康管理、智能健康评测等服务应用。
将建远程医疗系统管理中心
记者了解到,合肥市还将建立远程医疗系统管理中心,推进各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健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
依托合肥市卫生信息云中心和大型综合医院医疗服务力量,建立远程医学会诊系统,覆盖市属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临检诊断中心、区域心电监测诊断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共享。
此外,合肥还将探索专科全科协同诊疗团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等新服务模式,推广基层医疗智能诊断系统,与基层卫生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医务水平。
晨报记者 佟人冬
新闻推荐
农技专家讲师团田间地头跟踪服务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