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市正如火如荼展开。庐剧、黄梅戏、徽剧等剧种的专业人士或国家级演员,纷纷走进校园,给孩子们带来一股传统戏曲文化之风,激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小戏迷心声,唱戏好玩又好听
21日下午,安居苑小学操场上热闹非凡,一个大大的戏台,“唱出”台下上千名孩子的梦想。蜀山区“戏曲进校园”专场文艺演出——走进安居苑小学活动在这里火爆举行。活动中,黄梅戏、庐剧、徽剧轮番登台,演员阵容十分强大。合肥庐剧院院长、国家二级演员段婷婷亲自上阵,以一曲《观画》让现场的小观众倾心不已。
8岁的聂晓菡、10岁的邓子昱两位小戏迷,以一出《对花》选段,博得现场热烈掌声。尽管两人的唱功尚显稚嫩,但演出时落落大方,有模有样。一下舞台,两位小朋友十分兴奋地向记者表示,十分过瘾。
“能够在这样的舞台上唱戏,我们都感到很高兴,唱戏可好玩、好听了。”学戏已两年的聂晓菡说。
而来自安居苑小学六年级的姚佳玲,当天登台演绎了《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演出结束后,她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黄梅戏。不过,想学好唱戏并不容易。她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还有一点不自信。后来下的功夫越多,收获就越多,才慢慢自信起来。“戏曲其实很有意思的,学完之后才知道里面的韵味是在歌曲里完全感受不到的。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来学唱戏曲。”姚佳玲说。
弥补不足,拓展传统文化接触面
安居苑小学的戏曲专场演出,仅是合肥市为孩子们烹制出的“校园戏曲盛宴”中的一道“大餐”,从去年年底以来,光是蜀山区就有2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示范点启动戏曲进校园工作,示范点达到40%以上。
安居苑小学校长张永梅说,“戏曲进校园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传统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据悉,安居苑小学在2016年9月份就组建了戏曲社团,2017年寒假过后正式把戏曲列入课堂教学内容,该校二年级所有班级,所有学生,都按课表上课。课程内容既包括戏曲名段的鉴赏,也包括唱念做打的练习。没想到,此举彻底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少孩子回家主动找相关资料学习。该校二(4)班班主任袁璐告诉记者,通过传统戏曲的学习,孩子们表演时的自信心也提高了不少。
张永梅认为,“现在的孩子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接触面比较窄,尤其是对咱们庐剧这样的一个地方戏来说,就更窄了一些。”她表示,作为一名合肥人,生活成长在这片土地上,应该对这个城市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有所了解,“即便你不从事这个专业,或者是说你不喜欢她,但是你多少应该知道咱们合肥、咱们安徽还有庐剧这样一个剧种,所以我觉得戏曲进校园这个活动开展得非常有意义。”
积极探索,让知名艺术家走进校园
一手引进专业演员、甚至是知名老艺术家,一手抓校本教材,这是不少学校在推广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做法。
说起庐剧,就不能不提到庐剧旗帜性人物、已八旬高龄的丁玉兰。在蜀山区推广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引进丁玉兰、何永东等本土优秀戏曲人才,特邀艺术指导顾问侯露等艺术专家、知名戏曲票友、专业戏曲演员等,把他们“请进来”,走入校园,走进课堂,让老艺术家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蜀山区文化馆馆长薛辉介绍,今年该区将按照合肥市的统一部署,紧扣辖区特色,进行一些整合和补充。“在完成市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将‘保中间,促两头\’。”薛辉解释说,所谓“保中间”就是在整个中小学进行戏曲全覆盖,“促两头”一方面是根据该区辖区大中专院校和科学院所多的特色,与高校结合起来推广戏曲进校园。“大学生有时间,有热情,他们也愿意展现自己。”薛辉进一步透露,将在有条件的大学内开设或联办相关的戏曲课程。
据悉,蜀山区将历年来创作的优秀戏曲剧目,根据校园特点,重新进行改编,送进大中小学幼儿园。由蜀山区戏剧家协会创编的大型革命历史黄梅戏情景剧《岁岁杜鹃红》或将由此进入全区各校园。据了解,《岁岁杜鹃红》改编自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黄梅戏《红杜鹃》,去年底荣获“田汉戏剧奖”及2016年度“最佳小剧场剧目”。该剧讴歌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群众不惜牺牲生命,保护红军及后代的奉献和担当精神。“此剧根据历史,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和精神,进入校园后,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蜀山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东 李飞 亚萍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文/图
新闻推荐
“互联网医院”全面落地,人工智能将助力全科诊疗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