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三位普通护士,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温暖着患者,帮助患者战胜病痛。
新闻摘要
高年资护士坐镇社区孕婴工作室
昨天一大早,怀孕五个月的王女士就来到庐阳区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预约了吴宝玉护士学习胎教。吴宝玉是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有着25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去年8月,她通过选拔,作为安徽省首批高年资护士下沉到庐阳区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服务周边1800多名孕产妇。
下沉到社区后,吴宝玉感到每天更忙了,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了,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社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数量都显著增加,对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更加迫切。”吴宝玉说,“社区医院里年轻护士居多,对孕产妇的护理保健服务并不精通。”
于是,吴宝玉牵头成立了孕婴工作室,手把手指导社区居民进行孕产妇和婴幼儿护理。孕婴工作室经常举办培训讲座,包括如何给宝宝做辅食、如何科学坐月子,如何给婴儿洗澡、穿衣服等。据吴宝玉护士介绍,几乎每天都会有20多名孕产妇来到工作室寻求她的帮助,一天她要帮助十几个孩子做按摩抚触。
从事护士工作25年,吴宝玉总是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虽然比较劳累,但也是幸福的。有时候上下班走在路上总是有陌生人叫我,说她的孩子是我接生的,如今都考上大学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感觉到很幸福。”吴宝玉说道。·记者 代敏·
细致入微守护成长
唐玲玲是蜀山区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一名护士,因为出色的工作,她前不久荣获蜀山区首届“我们身边的好青年”荣誉称号。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唐玲玲说,相对于普通的门诊,预防接种门诊所面对的都是0~6岁的低龄孩子,工作更需细致。登记接种信息、接种疫苗,同时还要仔细观察接种后半小时的反应,样样不能落下。最多的时候,门诊一天要接待上百名接种儿童,一天下来,唐玲玲真的筋疲力尽。
护士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唐玲玲几乎没有节假日,也很少请假。自己孩子刚上幼儿园小班,幼儿园举办的家长会、运动会、春游等亲子活动上,几乎从未出现过她的身影。儿子一次在生日会上,说出一句“希望妈妈能陪自己出去玩一天”的稚语,曾让她潸然泪下。
唐玲玲说,接种完疫苗后,有些儿童会出现发热、皮疹等一些常见不良反应,一些家长就很不理解,常常情绪激动。这时她总是细致入微地做好解释工作。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这样既能更好地安抚接种孩子的情绪,也能更好地和家长进行沟通,同时也能帮助繁忙的同事进行心理疏压”。
·刘亚萍 本报记者 朱震宇·
心系病患忘我奉献
周兰兰是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的副护士长,也是“安徽省优秀护理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从事临床护理13年里,她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与此同时,她还收到百余封患者的感谢信和几十面锦旗。
周兰兰的同事说,她对待病人比亲人还亲。2008年大雪期间,为了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延续的护理,周兰兰舍小家为大家,一个月未踏入家门。
因为心系病患,周兰兰对病患的细微变化也格外敏感。2017年的一个清晨,周兰兰巡视病房时,隐约闻到一股淡淡的异味。凭借多年护理经验,她判断是除草剂的气味,并大胆推断25床殷某某有轻生念头。她不动声色地与殷某某聊天,从而得知这名患者因不堪胰腺肿瘤复发转移的折磨,不想拖累家人,悄悄准备了农药打算自杀。在稳定患者情绪后,周兰兰每日和责任护士一起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虽然出院后患者因病情恶化离开人世,但其家属仍含泪给周兰兰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从业以来,周兰兰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为了做好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疾病的终末期,她带领团队开展安宁疗护对终末期癌症患者心理影响的临床研究,获得了光华基金资助。她还鼓励护理团队学习心理学、安宁疗护、疼痛护理等,并率先完成心理咨询师课程的学习,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
·叶纲 本报记者 方偲·
新闻推荐
宋国权出席量产仪式并致辞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