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张延芝30多年前开始抚养4个侄子侄女,并视如己出自己母亲早逝,深知孩子失去母亲的痛苦,30多年前,因为大家庭的特殊情况,她相继接过抚养4个侄子侄女的“任务”,更是把他们视如己出。如今,这些侄子侄女都已长大成人。对她则是不喊婶婶,而是喊作“妈妈”。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新民村,就有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母亲——张延芝。从小没母亲,要做好妈妈
今年71岁的老人张延芝是蜀山区小庙镇人,在她三岁左右,母亲生下弟弟后得了产后风,不久便去世了。从小没有母亲的关怀,每当看到别的同龄人都有母亲疼爱的场景,张延芝心中都感到非常悲伤。这也许就在张延芝心中种下了要做个疼爱孩子的好妈妈的想法。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向善的想法,张延芝在长辈眼里一直都是一个懂事理、能吃苦耐劳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些品质,她后来嫁给了丈夫陈友圣,和他一直相守至今。
张延芝老人告诉记者,在还未嫁给丈夫陈友圣之前,她也听说了丈夫以及他们家庭的情况。丈夫兄弟5人,父母当时已经去世。正当她考虑是否要嫁给陈友圣时,张延芝的父亲给她说的一句话至今记在心间。“我父亲当时说,他们家这种情况,也只有你能帮助他们了。”张延芝说正是因为父亲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所以才让她嫁给现在的丈夫。
从他们结婚至今,张延芝夫妻共生养了5个孩子,在她和丈夫的言传身教下,一家人相处得非常和睦,无论是女儿女婿还是儿子儿媳,几乎没有吵过架,一直到现在几个子女都会经常和父母聚在一起。照顾侄子侄女视如己出
在张延芝大女儿陈庆荣看来,母爱是世间上最伟大的爱,她的光辉不仅仅是照耀自己的子女,更会温暖其他的孩子。
陈庆荣说,其实在她母亲眼中,母亲的孩子不仅仅包括他们5个兄弟姐妹,还包括4个侄子侄女,有时母亲对堂弟堂妹的疼爱更是超过了对他们几个兄弟姐妹。
37年前,丈夫陈友圣的大哥陈友玉家生下了一个女儿,没想到孩子的母亲被找寻的娘家人带走后便再没有回来。看到束手无策的陈友玉,张延芝主动和丈夫商量,把七个月大、还在襁褓中的侄女带回了自己家中照顾。
从此,张延芝每天除了要下地干活外,还要照顾好侄女和自家的孩子,生活的劳累可想而知。但令人欣慰的是,侄女很听话懂事,称三婶为妈妈,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在三婶无微不至的母爱中幸福成长。
相似的事情,还发生在了丈夫陈友圣的四弟陈友志身上,其妻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不辞而别。在当时,包括大哥的女儿在内,张延芝身边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他们夫妻两个平时还要下地干活。但是,这又让张延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办法,张延芝只得一边照顾家中的孩子,一边每天多趟赶到四弟家中,帮忙喂养孩子,帮助洗衣做饭,有时还将孩子接到家里照顾喂养,疼爱有加,视如己出。四个侄子侄女已长大成人
陈庆荣告诉记者,在这些侄子侄女中,最让母亲疼爱的就是最小的侄女——琳琳。
26年前,陈友圣的五弟陈友福因为一直单身未婚,在好心人的建议下领养了一个女孩。一个大男人,怎么会照顾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张延芝二话不说,接下了帮助五弟抚养女儿的光荣“任务”。“当时看到琳琳时,让我心疼坏了,大概只有5斤重,还干瘦干瘦的。”张延芝告诉记者,没想到刚接回家两三天,小侄女便发烧生病了。看不得孩子受苦,又生怕孩子随时会发生意外,在把医生喊到家里后,张延芝硬是把医生留在家里住了两个晚上,一直到孩子退烧。
在张延芝和丈夫的照料下,小侄女琳琳渐渐地长大,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干干瘦瘦,反而出落得亭亭玉立、白白净净。张延芝说,可能她是家中最小的那一个,她尤其疼爱琳琳。睡觉不仅要在同一张床上,还要在一个被窝中,出门更是像跟屁虫一样,走到哪里、黏到哪里。以至于张延芝的女婿、儿媳都开玩笑地说,想要讨好张延芝,必定要先讨好琳琳。
在琳琳看来,虽然张延芝是自己的三婶,但她更愿意称呼为“妈妈”。同样,在张延芝眼中,琳琳也是她离不开的“心头肉”,侄女婿都是她把的关。在去年琳琳的婚礼上,作为女方家长、站在台前的便是张延芝和丈夫陈友圣。直至现在,长大成人的小侄女还经常回家看望她的“妈妈”。
就这样,在张延芝和丈夫的悉心照料下,三个小家庭的四个孩子都陆续长大。30多年来,生活的艰辛让张延芝早已满头白发,但每当她看着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侄子侄女快乐地成长,她总觉得付出再多的辛苦劳累都值得。
张宇谦王成梅陈三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
新闻推荐
未造成其他影响 连夜修复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