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合肥灯泡厂棚户区改造前景象
新房抽签现场
窗花扮靓新房
祖孙怡然自乐
高楼拔地而起
内容摘要
5月10日一早,位于望江东路的珠光雅苑二期广场上“门庭若市”,安徽省民生工程项目——原合肥灯泡厂棚户区改造项目回迁安置房星光苑小区抽签分房正在这里进行。460多户安置户在签到处排起长龙,按此前的抽签号依序选择自己心仪的房子,笑脸随处可见。
一路见证“灯泡”华丽变身的原灯泡厂党委书记刘咸福一提到可以住进如此“高档”小区激动不已,“盼了好几年,终于就要住上‘高层\’了!这小区名字含‘星光\’二字,真是应和了咱们心中对新房的期盼啊!”
平房,筒子楼,再见!新家你好!
原合肥灯泡厂生活区内房屋为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造的平房和筒子楼。房屋破旧,长年失修,居住条件拥挤不堪,房屋安全系数普遍较低,大都已是危房,住宅区内配套设施严重老化,居住环境脏乱差,这是昔日灯泡厂生活区的真实写照。
再看看如今建好的星光苑小区,真是从“灯泡”到“星光”的大变样:高楼幢幢,随处可见绿意和美景,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5栋“颜值”颇高的住宅,让安置户们惊喜连连。
据悉,该项目位于望江东路与青年路交口东北角,总投资约1.5亿元,占地23.35亩,总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约1万平方米,包括1栋20层、1栋22层、1栋23层和2栋33层住宅及配套商业,可提供安置房504套,1400人圆梦安居。
“接盘”,为民忙,改造!全部搬迁!
“棚户区改造是体现以人为本、惠及民众的重大民生工程,我们更要用心把群众的新家建好。”望湖街道党工委委员、大建办主任张红兵告诉记者,合肥灯泡总厂的前身是于1956年由上海电珠厂支援内地迁至合肥成立的合肥电珠电池厂。1961年南迁成立了合肥灯泡厂,1984年重组成立了合肥灯泡总厂(党委建制,职工约2200人)。1997年3月市政府牵头被安徽一民营企业以2955.65万元的资产作价整体收购。实属全市民营企业收购国营企业的第一例。从此,灯泡厂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在合肥市委市政府、包河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2012年,原合肥灯泡厂生活区改造项目被列为安徽省民生工程项目后启动拆迁工作,包河区住建局和望湖街道成立了原合肥灯泡厂生活区改造项目建设征收指挥部,制定实施方案,设立了宣传动员、综合协调、维稳保障、拆迁算账4个工作组。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发放拆迁通知书、张贴公告、召开居民会议等方式,深入解读拆迁政策,同步上门入户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为了坚持阳光操作,街道成立了由19位居民代表组成的居民自治小组,负责对征迁的全过程监督。
“我们小区差不多六七十年了,很多房子都出现质量问题,根本就没法居住,居民一直希望赶紧拆迁,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但是因为涉及房屋征迁面积大、户数及人口也多,当时的征迁工作依然具有不小的难度。”刘咸福说。当年他也是居民自治小组的组长,自丈量、摸底工作开始,他就天天领着自治组的成员在现场帮忙、值班,利用人头熟、情况熟的优势,为街居工作人员出谋划策。
经过多方不懈努力,2013年,原合肥灯泡厂生活区改造项目征迁工作顺利收尾,400多户住户全部完成搬迁。
继续,棚户区,再改!幸福“星光”!
2014年5月8日上午,灯泡厂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点——星光苑小区正式开工建设。
时隔4年后的5月10日,搬迁在外的原灯泡厂1400多名住户满怀欣喜抽签选房,入住星光苑小区。
合肥市包河区原灯泡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包河区“老城复兴”战略的跨越推进。作为包河的根和魂,老城在建设发展史上,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老城特色淡化、功能弱化、设施老化等问题不断凸显,包河区“老城复兴”被提上日程。参加交房仪式的李阿姨难掩激动的心情,“家里的老人一直盼望着能住进气派的新房,现在马上就能拿到钥匙了,我们待会就带他们去实地参观一下,让老人家开心开心。以前啊咱们住的地方叫‘灯泡\’,现在咱是‘星光\’,可‘敞亮\’了不少呢!” ·程盈凤 张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国梁)5月7日至13日是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全省各地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主题,排查治理灾害隐患,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普及相关知识技能,努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