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琛/文
几个月前,国外一只“爱旅行的小青蛙”在朋友圈里刷了屏,许多网友看不懂外语,就一边“啃”翻译软件一边养蛙,竟然也乐此不疲。如今,“蛙儿子”被接到了中国。5月9日,旅行青蛙游戏的官方授权中国版“旅行青蛙:中国之旅”在淘宝开启公测,引发了新一轮“养蛙潮”。
与不少流行的手机游戏需要花时间、充值才能尽情享受乐趣不同,旅行青蛙、跳一跳等不占用大块时间、无需充值的所谓“佛系”小游戏,成了淘宝、微信“占领”用户时间、吸引用户流量的新宠。
巨头纷纷布局:从“不起眼”到“新风口”
2017年12月,微信官方在版本更新中上线了“小程序”门类下的“小游戏”,加入“跳一跳”“欢乐斗地主”“疯狂猜题”等以休闲和棋牌为主的“轻度”小游戏。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游戏,目前却成为互联网巨头纷纷争夺的新风口。
这类碎片化、轻量级的小游戏有一个共同特征:简单好玩易操作,又不失乐趣。产品玩法单一,上手操作几乎无门槛,分享给熟人社交圈后,人人都可以迅速试玩,加入“分数”比拼的游戏大战。
“忍住没玩‘疯狂猜题\’的你,总在‘跳一跳\’里徜徉过。 ”据微信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微信小游戏同时在线人数最高时达2800万人/小时。
今年4月4日,微信解禁游戏类小程序,允许第三方个人或企业将制作完成的小游戏经后台审核后发布,微信小游戏迎来爆发期。目前微信平台小游戏数量已超过300个,社交分享的占比保持在60%~90%。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公司QuestMo-bile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月活跃用户数突破4亿,在今年3月的Top100小程序中,手机小游戏占28%。截至4月26日,小游戏实现总用户规模过亿,单月安卓流水收入超千万元。
早在2016年和2017年的 “双11”,阿里就曾在淘宝上尝试过AR互动小游戏“寻找狂欢猫”,用户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找猫猫,就有机会获得购物红包。但是在“双11”过后,这些游戏并未能长时间吸引用户关注。
不过,在支付宝上,小游戏引流已经有过多次较为成功的探索。在支付宝内置的“蚂蚁庄园”中,用户的支付宝消费可以关联成为饲养小鸡必不可少的粮食,喂养小鸡得到的爱心可以捐给一些慈善机构。而在“蚂蚁森林”游戏中,用户使用支付宝进行消费会为自己的树苗提供能量,并且最终长出能在沙漠种植的树苗,当树苗在支付宝里养成,用户可以选择将真实的树苗种植在荒漠地区。支付宝官方数据显示,“蚂蚁森林”目前已经拥有超过3亿的用户。
除此之外,手机QQ测试版本也已上架名为“玩一玩”的内嵌小游戏;YY语音最近也与自家游戏平台YY游戏大厅合作,在安卓手机版尝试推出“宝石方块”和“在线答题”。业内普遍认为,各大网络平台在小游戏上的布局才刚刚开始。
商业潜力可观:从积极“引流”到努力“变现”
流量经济时代,用户黏性就是经济效益。网络平台在小游戏上煞费心力,其目的自然是以此来吸引用户、增加黏性,培育用户的归属感。比如“蚂蚁森林”和“蚂蚁庄园”两款游戏都是通过将消费行为置换游戏权益的方式,抢夺用户精力,吸引用户主动打开APP、提高用户黏性。
“阿里引入旅行青蛙的目的,主要也是让淘宝用户的黏性和使用时长发生变化。 ”游戏产业评论人张书乐认为,过去淘宝用户基本是单一的购物模式,“引入游戏化场景,能让他们将更多时间留在淘宝上,在玩游戏的同时顺便购个物。 ”
淘宝相关负责人也坦言,中国版旅行青蛙在游戏机制上打通了淘宝与旅行青蛙的联系,比如用户在淘宝上将商品加入购物车的“加购”行为、在淘宝APP的停留时长都会作用到“蛙儿子”身上,消费行为也可能会影响“蛙儿子”的回归时间、带回家的特产和三叶草的生长速度。一些自称“蛙儿子老母亲”的用户就开玩笑感叹,今后又多了一个“剁手”的理由。
此外,小游戏还拓展了跟消费者互动的新创意空间。中国版旅行青蛙上线后,网友就为它设计了不少互动玩法,例如“商店”一栏可以发现诸如奶油华夫饼、围巾等商品,虽然现在属于虚拟商品,但不排除接下来直接导购的可能。还有网友提出设想,到处旅行的“蛙儿子”可能会与阿里下属的飞猪合作,推出定制游线路,将游戏与商业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
微信小游戏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清晰,用户在注重游戏休闲和趣味性的同时不可避免产生了“氪金”(付费充值)需求。2018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团队曾分享了小游戏未来的几种可能:容量超过1G的大作,可以利用小游戏制作“试玩版”降低门槛,得到初期的曝光;一些游戏内的模块也可以拆分成小游戏(比如签到、抽奖等)来维持活跃度。另外,微信团队还在努力拓展运营策略,引导其变现方式由付费道具向广告招商方向发展,未来游戏内的广告也很大可能会成为小游戏核心收入来源之一。
热情渐消退:从“群聊杀手”到“过气网红”
制作简单又极易成为爆款,小游戏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自带的社交属性,以及利用玩家间竞争心理的排行榜、PK等选项,带动整个朋友圈都参与其中。不过,也有用户对小游戏表达了不满,尤其是小游戏的过度分享更是争议不断。
以微信小游戏为例,为了追求游戏的曝光率,多数游戏采用“分享到群里即可复活一次”的设定,于是,很多用户就在各类微信群中分享游戏链接,成为继产品推销后的又一朋友圈“牛皮癣”。一些网友已经把小游戏称为微信群聊的“第一杀手”。
“一个小游戏分享页面,在手机端能占据半屏的面积,群里只要同时有3个人在玩并转发一两次,基本就看不到其他人的聊天内容了。”网友“备忘录Mike”说,小游戏分享页除了干扰朋友聊天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作用。尽管微信官方发表声明对“分享滥用”进行限制,但是在利益驱使下收效甚微。小游戏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和版权纠纷也饱受非议。
另一方面,小游戏能够通过极短的时间吸引用户,但如何留住用户却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就对中国版旅行青蛙的上线不太乐观,“在玩家对游戏的兴趣热度迅速变化的今天,不少用户对旅行青蛙的热情已经减退。数据显示,该款游戏APP的下载量近几个月已经大幅滑坡。那么,阿里现在推出中国版游戏,是在花大价钱引入‘过气\’网红吗? ”合肥资深游戏玩家“八脚天龙”质疑说。
合肥云掌财经评论员冯越认为,简单操作、碎片化参与虽说是小游戏的一大优势,却也很难让用户长期沉浸其中。人们虽然也需要在忙碌之余释放压力,但更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所吸引。 “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小游戏,有多少还在网友的视线之中?一夜爆红又一夜过气的游戏还少吗? ”
小游戏究竟能走多远暂时还没有定论,不过目前它正在展现巨大的商业潜力。更重要的是,以小游戏为代表,手机轻应用也正在拓展更大的空间。
新闻推荐
星报讯遍布街头巷尾的餐饮店,为市民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也是城市热闹繁华的象征。然而,一些违规经营的餐饮店,带来了油烟、噪音等诸多问题,给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在今年合肥市餐饮业油烟...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