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区校园“科技动手做”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年,已成功举办13届。13年来,这项活动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离不开蜀山区教体局电教员刘涛的倾力付出。
作为一名电教员,刘涛主要负责蜀山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与策划。从教多年,刘涛坦言,科普最大的瓶颈是教学过程乏味,学生难有参与感,动手与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总结之后,刘涛和团队策划“科技动手做”活动。“纸张、木片、橡皮绳等随处可见的物品,都成为科普工具。效果出乎意料得好。学生不仅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也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据介绍,目前这项活动已推广至幼儿园,目标群体不断扩大。
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人工智能教育走向中小学。刘涛和他的团队又一次走在前面,率先在蜀山区科普活动中推广人工智能。“去年初,我们首次在校园科技动手做活动中融入数字化编程,开启科技动手做2.0时代。”刘涛说,通过活动,让编程走出课本。
边推广边探索,刘涛和团队紧跟时代,让科普跟艺术与人文结合。“今年举办了‘智能小车\’活动,组织学生制作美化一辆仿生车,要求模仿动物爬行、奔跑。”刘涛说,现在增加对艺术和创意的考量,让学生同时具备科学和艺术素养,带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5月份,带着这一成果,我们代表安徽参加全国第三届信息技术应用展览,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部门的赞赏。”刘涛自豪地说。刘涛希望今后能将校园科普事业推向更广阔平台,让团队老师有更大的舞台发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科学。·本报记者 李想·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近日,合肥市图书馆在建馆60周年之际向广大市民征集与阅读有关的“老物件”及“故事...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