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并和孩子多沟通
司有和教授谈及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的教育认识误区。其中家长急于求成,总希望自己的一句话,就能在孩子身上见效果;在家教学习方面,总希望有一个现成的方法,一用就灵;在学校选择上,总希望有一个不用自己费心的学校。结合现实情况,我们家长确实需要警醒。比如社会上有种学校,封闭训练,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这种学校里,孩子走出校门以后该怎么办,作为家长并没有长远考虑这个问题。 家庭教育主要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孩子提高兴趣、习惯、自觉性、注意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品质。学校教育主要解决智力因素的提高,和家庭教育互相结合,孩子今后就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
其次,司教授分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孩子到了青春发育期,有了自我意识学着自己管理自己。当家长的意识和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发生不一致时,他就不同意。如果家长讲到孩子心里去,他就不会逆反,我们家长确实要自我反省,和孩子多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和孩子友好沟通,和孩子共同进步,坚持就是胜利!
合肥市胜利路小学六(3)班 孙奥雯家长
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
司有和教授的讲座通俗易懂、结合实例,讲述了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该如何去做。身为家长,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认为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家庭教育不可或缺。
首先,我们家长应抓住早期诱发机遇期。为此司教授为我们举了例子,8-18岁的孩子仍有激发的潜能。因此,进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潜能进行激发,是至关重要的。
司教授还纠正了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误区。第一,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学习和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第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毫无用途的话。孩子的人生不存在人生中唯一的一个起跑点,而是在每一阶段各有每一阶段的起跑点。第三,对待孩子不能顺其自然。而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抓住机遇,激励孩子的学习成长。
身为家长,我们应该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准确地判断孩子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以后我会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正确的引路人,激励孩子健康成长。
合肥十一中高二(9)班 麻晓倩家长
提升自己争取做合格家长
我是一位80后的妈妈,我的孩子就读于和平小学东校幸福路分校。回想起这六年时光,心中感到无比愧疚和自责!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我和他爸爸却忙于生计,未能陪在孩子身边。很感谢他遇见的每一位老师对他的帮助和教导。也感谢他的益友。
以前的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按照我们帮他规划好的让他去走,事实证明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更好,不过不能缺少家长的引导!未来我会仔细回味司有和教授的演讲,吸取精华,提升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让我的孩子少走弯路,阳光向上!
和平小学东校六(3)班 杜元昊妈妈
家庭教育怎样才能不留痕迹
感谢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视频讲座,和孩子之间交流技巧,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怎样才能不留痕迹。司有和教授的主张有两点:一、事先铺垫法;二、预留先纵法。我是农民工,要养家糊口。孩子从6岁到现在放养得多,已经错过第一个关键期。我们家里是典型的三代同堂,在孩子的学习引导上意见不一,常常有人当面护短。其实我的主张非常简单,一到三年级养成一个好习惯比什么都强。
司有和教授还讲到一个最低标准:“一个原则三句话”,实在让晚辈敬佩。我孩子今年10周岁,最近两年很自我,我的话听不进去。孩子现在急需要解决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分散等等非智力问题。作为家长,我不想因为我教育不好而误了他一生。和平路幸福东校区四(1)班 丁小川家长
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
司有和教授通过四方面对家庭教育进行了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一是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孩子在校近三年的时光,最大的变化就是逆反情绪的增加。我从未想过更多的原因是我缺少对他的循循诱导。二是我教不了孩子,咋办?我意识到在对孩子教育上失败的某些因素中,急于求成带来诸多诟病,忽视了应该帮助他提高兴趣、习惯、自觉性、注意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品质的提升。三是孩子不听话,咋办?我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讲道理,或者发脾气,效果甚微。现在终于明白,要改变的是我自己应该怎么说。四是家长学习没效果,咋办?“方法解决能不能做,并不解决愿不愿做”,我也是经常生搬硬套,却忽视了孩子自身的能力。
司教授举了大量的实例,使我切实感受到在教育孩子方面真的欠缺太多。我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
和平小学花冲分校三(1)班方楷翔家长
新闻推荐
剑桥大学倾力双导“PBL”展风华 合肥安生学校尽显实力MAX“答卷”
一所优秀的学校,其发展理念一定是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一流学校的学生培养方向一定是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相结合、与...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