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奋斗者的攀登!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合肥市蜀山区勇立潮头,砥砺前行,综合实力一路攀升,一座城区沧桑巨变。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前行!70 年,蜀山区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奋斗,迎来历史性大跨越。
新中国成立 70 年,“魅力蜀山、首创之区”大步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续写蜀山辉煌“城就”。
『城』 长
崛起国际范商圈
国际范的商圈正在蜀山不断涌现,它们代表国际化的合肥,走向世界舞台,也代表着蜀山发展聚集新动能,见证跨越,成为蜀山发展的新名片。
2004年,国购广场开业,成为三里庵商圈的“拓荒者”,家乐福让安徽没有世界500强零售企业的历史就此结束,并在开业当日就创下了世界第一,即客流量和实际购买顾客“全球第一”的业绩。
2012年,总投资20亿元的之心城购物中心开业,刷新了合肥市全新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如今,三里庵商圈已发展了14个年头,随着长江西路完成升级改造,地铁2号线通车,国购广场、之心城、官亭路美食街、IFC国际金融中心等机构入驻,三里庵商圈展示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日均人流量达到20万人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蜀山区版图东西走向,三里庵商圈、新西站商圈等星罗棋布;南北方向,五里墩商圈、新南七商圈、天鹅湖商圈序列分布,十字网形商圈背后是从大型主力商圈到生活体验型都市商圈再到生活配套性商圈等发展定位各异、基础功能齐全的顶层设计,为周边居民营造优质“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蜀山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打造美丽的“花园城区”,让生态成为蜀山的靓丽名片。
2019年,该区拟投资8.13亿元,推进园林绿化项目,推进高铁沿线重要位节点绿化景观品质,见缝插“绿”,生态优先,让市民能与花草为邻。蜀山正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排长制”,狠抓大气污染防控,守护好碧水清波,让森林走进城市,从2008到2018,十年间森林覆盖率由15.47%增长到34.74%,三年来,蜀山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上升。
蜀山正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序开展生态水环境治理,加强董铺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保护区范围内居民、企业实施清理搬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实施耕地修复治理;充分挖掘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禀赋,落成“合肥之源”地理标识。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蜀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发展为民的根本导向,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安居才能乐业,蜀山区在老城区启动老城改造工作……
70年沐风栉雨,70年拼搏进取。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蜀山区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蜀山区厚植“养人”沃土,打造“创新”天地,紧紧围绕“魅力蜀山、首创之区”的发展定位,以综合实力、产业结构、城乡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建设“五大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创业引领区、转型发展先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和绿色和谐宜居区“四区”建设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精心落实“321”(三片二轴一带)空间发展战略和“121、105”工作路径,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写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坚定不移加快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沧桑巨变的还有蜀山不断扩大开放之路,让发展动能不断输出。每天,位于蜀山经济开发区的国际邮件互换局门前,满载着货物的车辆不停进出,已实现“买全球”和“卖全球”。从发展传统工业到转型电子商务,再到发展跨境电商,蜀山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的过程,折射出蜀山区解放思想、创新求变,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雄心。
想要走出去,必须苦练“内功”。蜀山区把产业做强,把短板补齐,把要素配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互动,抢抓开放机遇,提升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机制,优化开放环境,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为此,蜀山区积极推进天鹅湖中央商务区建设,吸引世界五百强企业13家、国内五百强企业24家,金融、类金融企业215家集聚发展,荣登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建设工作,集聚跨境电商类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物流企业,培育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加快建设合肥邮件快处中心、安徽跨境电商总部基地等项目,完善服务保障功能。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引导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寿蜀产业园在深化合作共建、加快产城融合上持续发力,成为寿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018年,蜀山区被认定为首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国仅13个,蜀山区是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城』 绩
老城区更新为幸福“加码”
70年,蜀山区恪守发展为民,安居才能乐业,老城更新改的不仅是城市的环境,更是居民的生活。蜀山区在老城区启动旧城改造工作,把棚改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当作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带动老城复兴,持续为群众幸福“加码”,并先后总结出“群众自治搬迁模式”“模拟搬迁模式”,让征迁在和谐、阳光中进行。
一片片老城改造相继启动,南七老厂房成为“新南七商圈”,安大龙河小区60栋危旧房征迁启动。自合肥市2012年启动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以来,蜀山区投入资金4.7亿元,整治老旧小区136个,惠及14.4万群众。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以小换大、旧楼变新”的“安居梦”。
2016年,蜀山区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列为重大惠民工程,全省首创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同年12月份,首批3部加装电梯在林业小区投入使用。目前,蜀山区共有20部加装电梯建成投用,15部电梯正在施工,预计年底将有40部加装电梯投用。
厚积薄发迈向教育优质均衡
今年9月,蜀山区8名骨干教师踏上了前往小庙镇支教之路。据悉,2014年起,蜀山区通过派驻骨干教师支教,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办学条件等方式大大提升了这里的教育水平。教育均衡化是一项保民生、暖民心的工程,事关社会公平。蜀山区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集团化办学”,采取“优质品牌学校+新校”的方式,组建了合肥市五十中东区、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合肥市稻香村小学教育集团等11个教育集团,力争2020年将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让居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分级诊疗保障群众就近就医
70年来,蜀山区医疗资源也在趋向均衡。“‘指尖医生’下班不下线!”用手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挂号、沟通病情、医院转诊,已成为蜀山居民日常就医最常用的方式。蜀山区在全省率先试点社区“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通过选派进修、专家轮岗、远程诊疗等形式,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截至目前,蜀山区 “家庭医生签约进万家”活动共组建9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居民27.1万人。
提供创业指导促进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70年来,蜀山区坚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蜀山区先后成立创业孵化基地达13家,创业基地孵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入驻各类企业757户,带动就业7100多人。为打通创业指导“最后一公里”,全省率先建成11家创业指导服务站,34家社区创业服务窗口,创业指导员面对面为创业者开展政策指导、咨询培训、创业资金申请等一条龙服务,构建区级有中心、镇街有支撑、村居有延伸的三级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同时,蜀山区人社局先后赴省内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今年上半年,蜀山区实现新增实名制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率达65.3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率达75.65%;稳定提供66个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2560个,较去年同期增长42%。累计安全拨付就业专项资金2746万元。
塑造经典惠民文化品牌
蜀山区以“群众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开展“印象蜀山”“唱响蜀山”“舞动蜀山”“书香蜀山”“品味蜀山”五大系列活动,打造出文化经典品牌。
蜀山区现有省市区“非遗”41项,“抛头狮”、庐州土陶、吴氏船模等蜚声国内外。坐落于四季花海公园的“林间书舍”成为全市首个公园里的图书馆。以此为起点,蜀山区建成12处城市阅读空间。自2016年以来,蜀山区已连续举办四届比赛,今年升级为合肥国际马拉松赛系列赛,“最美马拉松赛道”受到来自全球1万名选手交口称赞。蜀山区全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力度,构建十分钟健身圈。蜀山还厚植道德沃土,目前,全区拥有“中国好人”33人,“安徽好人”24人,“合肥好人”58人。“全国好人”数量全国省会市辖区第一,“安徽好人”和“合肥好人”数量全市第一。好人已成为蜀山的亮眼名片。
忆往昔激情岁月,蜀山人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成就辉煌;看今朝勇立潮头,蜀山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七十年,正芳华!
户籍人口数由2万人增加到57.6万人, 常住人口数达81.81万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2002年区划调整以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950元增长到48083元
固定资产投资由8亿元增加到221.3亿元
十年间森林覆盖率由15.47%增长到34.74%
通讯员 朱琛琛 徐冠男 魏娜 程雪 贾昌盛 汪青青 朱长征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文 周继龙/图
新闻推荐
近日,合肥侨梦苑举办了“我与国旗合个影”活动。在合肥高新区创新创业的华人华侨以及侨资企业的员工们,纷纷与五星红旗...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