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0月10日下午,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发布消息,8月份南淝河施口“国考”断面平均水质较去年底平均水质氨氮、总磷分别下降13.7%、40.4%;自9月17日开始,南淝河施口国控断面已连续达标,生态环境部反馈检测数据显示,南淝河施口断面今年首次实现达标。
作为南淝河河长制协助单位,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南淝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各级河长、各相关部门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考核导向,把改善南淝河水环境质量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围绕“1+8”干支流污染防治工作,市城乡建设局成立9个对应的水质达标督导工作组,累计发现排口、截流、河道等各类问题355个,解决324个,问题整改完成率91.3%。
今年以来,合肥对流域内重点入河排口坚持应急处置和长期整治相结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创造性地在南淝河14个重点排口建设一体化污水应急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规模6.9万m3/日,出水考核标准为COD≤40mg/L、氨氮≤2mg/L、总磷≤0.3mg/L,2019年10月底前项目全部建成并发挥效益。
由市城乡建设局牵头,正有效推进南淝河水环境项目建设。2019年南淝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共57项,计划投资127亿元。小仓房三期比计划时间提前4个月于今年8月底完工通水;南淝河中游调蓄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70%;蔡田铺三期确保春节前完成主体结构,一大批重点水环境项目的建成投运,将对南淝河的水质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建设部门攻坚克难,推动合肥大街小巷的雨污管网系统持续完善。2019年1-8月,新建雨水管网260公里,污水管网240公里。同时,在全市分片区、分系统、分流域全面开展雨污水管网错漏接整治。截至目前,市政排水管网排查基本完成,查出雨污混接点5776处,整改完成率超60%。通过雨污混接整治,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得到明显提高。
(合建宣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9日下午,家住合肥经开区卧云新村的胡女士刚买不久的手机丢了,而捡到手机的环卫工人景道莲一直待在原地等候失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