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戏曲作品
将戏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艺术之美;将戏曲与学校校本课程相结合,让活动系统化、课程化;将戏曲与学校社团活动相结合,以点带面,逐步实现戏曲文化的普及。近年来,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勇于自我探索,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将戏曲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了让孩子们了解戏曲、认识戏曲、学习戏曲、爱上戏曲,从而在传承戏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融合教学,教师潜移默化传国粹
作为首批开展戏曲进校园的学校,临二小从一开始就开设了京剧与黄梅戏两大剧种,并将其列入学校音乐课教学计划。“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段音乐课时计划,适当渗透到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1-6年级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戏曲知识课。”该校校长张海霞介绍说,学校还成立了戏曲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创编了校本教材《灵石之韵》系列。
2016年10月临二小“灵石之韵”戏曲社团成立,京剧、黄梅戏两种戏曲首批共计招收了50多个学生,学校邀请国家二级演员孔超、王霞担任戏剧社团的专业老师,每周三、周五下午为学生授课。
除了专业学习之外,临二小还通过各种活动将戏曲融入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如将京歌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将脸谱纳入美术课程,并由美术和音乐老师进行双师上课;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本土戏曲知识,让学生收集资料,以手抄报、读书小报等形式来呈现等,充分挖掘各种资源,让戏曲学习变得课程化、系统化。
此外,学校还将戏曲与学校德育以及社团活动相结合,也进一步推动了戏曲文化的普及。如今,戏剧曲艺文化融合教育已经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教育品牌。
知雅艺高,少年初展灵石之韵
不仅仅是课堂学习,临二小还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展示。为此,学校专门搭建了戏曲学习实践的平台,经常性地在校内外各项重大活动中通过戏曲橱窗展、摄影专题展、知识竞赛、脸谱绘画比赛、送戏进校园等活动形式给予展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感、快乐感。
详实的课程学习和充分的自我展示,让临二小的孩子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2017年4月初,临二小校被选定为黄梅戏传承教学基地,校领导和社团负责人参加了省黄梅戏剧院授牌仪式; 5月中旬参加瑶海区德育文化艺术节“唱戏曲”比赛,京剧社团表演的《梨花颂》获得了一等奖,黄梅戏社团表演的《金曲联唱》获得了二等奖;6月初,黄梅戏社团参加了“全国戏曲嘉年华”演出,获得了最佳组织奖; 7月,学校受邀组织社团学员参加合肥市戏曲夏令营活动,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生活;2018年,学校被评为合肥市学校戏曲传承基地、合肥市优秀学生戏曲社团。
相信,未来临二小那些爱戏曲的孩子们,终将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灵石”,让戏曲传承之路变得更加明亮。
汪庭云 汪红霞/文
李福凯 熊伟/摄
新闻推荐
戏韵声腔润江淮 国粹传承在韶华 2019年合肥市“戏曲进校园” 优秀学生节目展演精彩纷呈
京剧《杨门女将—探谷》。越剧联唱。现代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庐剧《瞧相》。评剧《青灯照白头...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