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剧院
晚上吃过饭时间在8点左右,如果不是聚餐,这个点回家似乎还早。特别是周末,总是想去放松一下,但KTV已经被爸妈们占领,酒吧太过喧闹,除了去看场电影是不是还有不一样的选项?
是去书店来一场心灵的旅行,还是去剧院听一场华丽的咏叹?
合肥人的夜生活还可以有更多可能……
■探访地点:合肥大剧院
声音:10年成长“观众越来越懂了”
2019年12月31日是合肥大剧院进入合肥10周年。10年前刚来合肥的大剧院,让很多市民大开眼界,这么有艺术性的建筑,这么舒适的座椅,这么契合的舞台灯光……
最重要的是,居然第一次在合肥能看到原版音乐剧《歌舞青春》。这对合肥人来说是第一次,对热爱艺术演出的年轻人来说是特大喜讯,然而对于引进方来说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一次在合肥引进原版音乐剧,而且一演就是四场,那个时候我们刚刚到合肥,对合肥市场不了解,对如何宣传不了解,对市民需求不了解,硬着头皮就做了。”合肥大剧院总经理助理周豫明说,结果显而易见,票房很惨淡,上座率很差。
那个时候的合肥几乎没有这样的演出,那个时候合肥的年轻人晚上最多去看看电影,中年人会去酒吧茶楼聊聊天,老年人在广场上来一段最流行的广场舞……
10年间,随着经典原版音乐剧的不断引进,文化惠民演出的不断深耕,合肥老百姓的欣赏能力不断提升,合肥市民的夜生活也随之更丰富了。
上个月,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出品的音乐剧《玛蒂尔达》在合肥连续演出8场,这在合肥尚属首次连续演出这么多场。和两年前引进法语音乐剧《人鬼情未了》一样,周豫明说,他们依然没有底气。
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票房卖得不错,上座率也不错,更让人意外的是,懂得欣赏音乐剧的人越来越多了。
“什么时候该鼓掌了,什么时候一定要给演员足够的空间去进入角色,我们的观众越来越懂了。”周豫明说,这是全年360多场演出中锻炼出的合肥第一批懂欣赏会欣赏的观众。
“我们发现我们的门票都是最贵的和最便宜的卖得最快。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大家肯定都愿意买最好的座位。经济条件一般,也想走进剧院,买一张最便宜的票,也不过就是200多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周豫明说,这10年的培养,离不开政府文化惠民以及文旅局高雅艺术季的支持。
■探访地点:江淮大戏院
声音:习惯于视频APP浓缩的精彩,
现场观众越来越少了
与合肥大剧院的现代感不同,江淮大戏院是合肥这个城市里并不多见的地方特色建筑。古朴的建筑风格为老城区增添了几分历史感。
一直作为合肥市民文化生活聚集地的江淮大戏院,一直坚守着它的这个职责。2020年的第一天,江淮大戏院正式开始了闭院消防改造工程,引发了众多关注。这座屹立60年之久的文化传播高地,也在新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中,开启了自身的完善和改造。
曾经梅兰芳、严凤英等戏曲名家的轮番登场,让这个在上世纪就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高档”剧院,成为了当时合肥家喻户晓的看戏首选。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江淮大戏院因其建筑结构传统、舞台设备原始而受到了影院、小剧场的巨大冲击。
事实上早在2004年通过招标的方式,江淮大戏院就将场地租给了安徽万盛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它的新时代演绎征程。“从晚上9点以后开始演出,杂技、歌舞、相声等多种形式的综艺节目都有,主要是逗观众开心。”万盛演艺的负责人黄红星告诉记者,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消费茶水餐饮,成了现在的主要盈利方式。“前来看节目的中年人居多,大部分是商业宴请,偶尔也有带家人来娱乐的。”而谈到现在的剧院效益和观众人数,黄红星表示并不乐观。“抖音、微博等手机视频软件,可以直接将现场的精彩片段在十几秒内播放出来,年轻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娱乐方式。观众确实越来越少了。”
■探访地点:三孝口24小时书店
声音:“家人不在身边,晚上就来看看书”
在曾多次蝉联亚马逊最爱图书城市榜首的合肥,书是夜晚的暮色里最不能缺少的那一抹亮光。即使在晚上9:30以后,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五楼的阅读区域,大长桌两侧坐满了正在刻苦刷题的考生,或戴着耳机看着授课视频,或奋笔疾书在试卷上写下答题步骤。偶尔还有几位中年大叔的身影,在长桌的一角,戴着老花镜看着刚从展架上取下的小说书籍。
自从2014年开启的24小时营业模式,使得这里为阅读爱好者点亮了一盏夜灯。“白天在私人公司里给人家搬搬货,晚上一个人回到出租房要么跟邻居下棋,要么就来书店看看历史书。”53岁的朱文现是三孝口店的常客,“我喜欢看科技、历史一类的小说,一般看到10点多才回家。来合肥打工家里人都不在身边,这里环境很好还有暖气。”像朱文现这样的读者,在新华书店还有好几个。
近年来社区门口的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开满了合肥的各个角落。“晚上营业时间到8:00,经常有附近的居民,饭后带着孩子来读会书。”在长江路上第42中学边上的阅读空间里,以原木色为主装修风格的店面,墙上点缀着绿植状的饰物。除了长桌和几把零星的靠椅外,还有两处20平方米左右的台阶休息区,上面不仅有家长带着孩子在阅读儿童书籍,还有几位学生正在轻声背诵英语单词。
而百米外的银泰中心7楼,前言后记迷你书店却客人寥寥。除了两三位逛街疲惫,前来休息的年轻人外,在店内翻阅书籍的读者和顾客不足5人,原本兼具文创、饮品、书店为一体,以落地玻璃房为特点的店面,也将其中的一半空间转租给了一家饮品店,玻璃门也消失不见变成了全开放式的空间。店员卫丹丹表示,书店营业时间随着商场的开放时间浮动,但晚上前来阅读的读者非常少。
【市民期待】
经典好剧引进希望“再多点”
2019年11月,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距离合肥100多公里外的南京上演。恰巧遇上周末,王鹏一个人坐上动车去南京看了这场演出,并且发了一条朋友圈。
王鹏是一个很文艺的青年,当过船员,当过主持人,喜欢夜生活。但凡有原版音乐剧或者高质量的话剧在合肥上演,他一定要购票去看,有自己喜欢看的剧,不惜成本还会去外地观看,甚至去美国出差都要抽空去百老汇看一场《芝加哥》。
“《巴黎圣母院》我很早就想看了,我在网上看过很多遍,里面的每首歌我都会唱,我很早知道他们要来中国巡演,我就找了离合肥比较近的南京去看。看的时候真的好感人啊,把我一个大男人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王鹏非常关注演出剧目的信息,2019年在合肥上演的《玛蒂尔达》他也去看了,“这两年明显感觉到来合肥演出的好剧越来越多了,以前休闲下来只能看看电影,没什么这样的话剧、音乐剧可以看,现在就感觉到比以前好很多了。”王鹏说,但是相对于北上广,包括周边的南京,合肥引进的好剧还是较少。
另外,由于很多在外地看演出的经历,让他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我明显感受到合肥的观看氛围还是不那么好,很多人还会迟到,剧开始以后,很多人还会打开手机,或者手机不静音。”而仅仅是100多公里之外的南京,同样是保利剧院的一场演出,感受却有很大差异。
如果说原版音乐剧对很多人来说接受度不那么高,即便是话剧这样的演出,也依然能在场上听到孩子的哭闹声,“我记得有次我在合肥大剧院二楼看一个演出,演出一开始灯光暗下来,我就看见楼下各种星星点点的手机亮光。”
希望看到传统剧目在具有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原来的江淮大戏院在大家心目中就是高水准的演出,都是阳春白雪式的戏曲表演,而现在的杂技、魔术都‘太’接地气了,很多让大家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也找不到一所文物保护单位里的历史气息。”江淮大戏院的管理方、安徽省江淮大戏院总经理严农表示,确实有观众反映,现在的演艺公司在大戏院里的演出内容,商业气息和娱乐性太强,与江淮大戏院在大家心目中的历史文化气息出入较大。
不少观众都表示,既然来到江淮大戏院,大家更想看到的是传统剧目在这个具有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而不是仅仅成为大家一笑置之的饭后娱乐。
书店能有自己的经典文创会更有人气
不论是网红的三孝口24小时共享书店,还是读者在家门口就能触及到的阅读空间,装修风格都显得极为一致。淡雅的主体建筑、楼梯、书桌,点缀以绿植和文具商品,没有较大的醒目LOGO,也没有适合打卡拍照的艺术区域,这让很多读者都觉得不过瘾。
“每次来书店都想拍点美美的照片发朋友圈,但是店内虽然很明亮温暖,但没有比较独特的设计。而且合肥市的书店实在长得太像了,面积都比较小,书本摆放也显得很拥挤。”家住安庆路的姚清媛是三孝口店的常客,说到这里她展示了几张自己在南京先锋书店的照片。“先锋书店虽然是地下车库改造的,但整体以白色为基调,显得十分明亮。拍张自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先锋书店打的卡。”
除了姚清媛以外,在三孝口店和悦书房都有读者咨询工作人员,想要购买合肥新华书店的相关文创,却被告知目前还没有相关产品。“想收集先锋书店的帆布袋,所以我特意去了一趟南京。希望合肥也能有属于自己书店的标志,出一些好看又好玩的文创产品,这样我们也能推荐外地的朋友来玩。”
纵观广州方所书店、南京先锋书店或是台北诚品书店,超全的图书储备以及书店原创书籍都是图书爱好者将之视为心头好的重要原因。此外,方所书店的广式美学、诚品书店在西门町、中南地区所展示的不同书籍风格,都是书店能够将城市的人文元素融入其中的重要体现。读者通过一间书店感受了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也因为对城市的兴趣而进入书店,也是热门书店的成功之路。
【政府声音】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郑家余:老百姓的腿就是投票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文化供给不充分是现在的主要矛盾。而现在老百姓的需要已经不是基本需要,而是个性化需要。往往满足了老百姓个性化需要以后,他们就会觉得很美好了。”郑家余说,无论是阅读空间还是高雅艺术演出,都要以老百姓需求为出发点,脱离了老百姓的需求必然不会受到关注。
如何判断一场演出的好坏,其实看看演出开始以后,观众的入座率,“老百姓的腿就是投票器啊,不好看他们就走了。这样的演出就是失败的,不够格的。”郑家余认为,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必须是精品,“文化不是以文教化,而是以文感化。”
说到底,夜经济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就是要让老百姓从家里走出来。“便民惠民是根本宗旨”,郑家余说,作为合肥独树一帜的阅读空间,之所以能够受到老百姓的喜欢,让老百姓真正地走进去,正是遵循这一标准。
“我们的选址必须是方便老百姓的,我们的书籍必须是跟得上时代的,我们的环境必须是舒适的,我们必须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郑家余说。
阅读空间把在家看书的人拉来了,把线上看书的人拉来了, 甚至把不爱看书的人也拉来了。“这就是很难了,怎么做到的?当然是在阅读空间开展活动,让他们愿意来。”据了解,至2019年底合肥市已建成113个城市阅读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
文化的基本作用是保障老百姓的需求,其次是引领老百姓的需求。如何保障?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就是保障,无论是庐剧飘香还是经典歌曲交响音乐会都是在便民惠民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系列丰富老百姓文化夜生活的案例。
除此之外,高雅艺术的进入是引领。上海艺术节分会场的引进带来了更多高质量的精品作品,也提高了老百姓的欣赏能力。
“精品还是不够,怎么办?我们今年又有新的办法,就是将各个地方老百姓的作品收集起来,然后请专业的老师提升、升华,然后将这些作品做成演出库,哪里要演出就送到哪里。”郑家余说。
【业内人士】
让夜文化满足市民需求还需各方努力
对比北上广,为什么我们的演出还是不够?周豫明认为,这是因为合肥的演出市场虽然已经培养了10年,但是相对于这些城市,还是起步。“事实上2020年我们已经敲定了很多不错的剧目。”周豫明说,只有引进国际最高级别的剧目,才能不断提升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文化层次。
新建成的合肥大剧院给了老剧场不少在硬件上的启发。江淮大戏院也在努力做着硬件设备和周边基础设施的升级。“这一次闭院升级消防设施,就是我们以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去考察戏院内部的消防措施,并进行全面改造。当然,除了消防,灯光、线路等硬件都需要不断完善。”而周围没有大型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也令工作人员很是头疼。“因为江淮大戏院独特的地理位置,市中心确实很难修建大型停车场,这也就极大地限制了观众的脚步。”
下一步,江淮大戏院方面表示,将进一步整合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获得政策和经费的双方面支持,江淮大戏院才能敢于放下对经济收益的思量,展示江淮大戏院自身的文化价值。真正把这里变成合肥历史发展的记录者,合肥人文化生活的重要一站。
“要发展成合肥名片式的网红书店,不仅需要名气还需要硬件和场地的保障。”目前,三孝口24小时书店坐落于地铁站边,公交出行问题已经解决,但停车场、读者活动区等设施,还有待政府和公司的共同拓展。
对于阅读空间,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夜间值班经理何春晖坦言,正如近日的大热门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一般,将楼梯等空间布局利用起来,变成读者的阅读区域。不仅是三孝口店,也是多家悦书房,正在共同尝试的一个办法。“但因为我们的楼梯本身较窄,能坐下的读者依然很有限。”何春晖说,为了适应大家的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席地而坐的爱心坐垫,或者和店内商家沟通,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提供休息区,也是店里的一些尝试。
【专家说】
夜文化产业发展还是要扎根本土的文化底蕴
安徽省华夏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孟凡安,曾多次对外地的文化产业进行考察学习。相比于其他对中华历史有过重要影响的城市,他坦言合肥的夜间文化产业发展还是要扎根本土的文化底蕴。“以江淮大戏院为例,现在的夜场演出商业痕迹较重,失去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植入。”孟凡安表示,江淮大戏院不仅是一个演出场所,它更应当承担起文化载体的功能,“像这样的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应该更多地去展现安徽的人文历史,增加合肥的属地特征。这才是戏院的管理方真正应该花心思去考虑的事情。”而政府应该积极地扫除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在政策和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只有最大化地发挥江淮大戏院的文化事业属性,才能更好地将这一方舞台打造成合肥地域文化的主阵地。”
面对实体书店受到网络售书、电子书的日益冲击。孟凡安建议合肥的新华书店以及其他的阅读空间要在阅读形式上加以创新。“销售图书的单行道已经走不通了,书店要提供的是阅读空间与阅读服务。合肥的很多书店都有着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如果可以将视频、影像等新型阅读形式融入到阅读体验中,加大某一些文化领域的专题读书会和讲座,或是将儿童的课后游学引入到书店中,那才是真正发挥了书店文化传播的主要功效。”
同时,孟凡安还表示,不仅是戏院、书店等经营场所,即使是包公园、逍遥津公园也都是合肥夜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这些公园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底蕴,包拯廉政孝亲的高尚品格、张辽以少胜多的三国典故。如果我们自己能把这些文化吃透,融入到公园的景色布置、夜晚的游园活动中,不仅能满足合肥市民的夜生活需求,也加快了我们本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韩婷 孙皞乾/文 高博/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滨湖城管办获悉,滨湖万国农贸市场内部改造工程已结束,原先“脏乱差”环境实现“华丽转身”。据悉,滨湖...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