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次史无前例的”加长版“假期,一次亲子关系的碰撞,一次焦虑恐慌与理性的博弈,面对这场大考,合肥市育新小学给出了完美答案:同心战”疫“,24小时和师生、家长“在一起”,一天未间断。
同心战“疫”
“我们与你,24小时在一起。”
500名群成员,由庐阳区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志愿者坐阵,对全区师生和家长开放,每日抗疫主题推送,网络课堂直观教学,值班教师手机号公布……育新小学依托设立在校内的庐阳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另开设专门针对疫情的心理辅导群,在两个群内,值班老师24小时在线,随时随地答疑解惑。“和之前的单一面询相比,形式调整为网络和电话,受众面更广,宣传和防范普及度更高。”该校王婉老师介绍。
“志愿者老师必须持有国家心理健康二级咨询师证,招募了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加入,他们更了解学生。”学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娄乐告诉记者,在实践中,低年级段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高年级自觉性的提升,还有家长束手无策、有心无力的教育困惑,特别是居家的时间管理咨询频率较高。
心理咨询重在“对症下药”,群里的老师耐心倾听每一个倾诉,手把手帮助制定学习管理时间表,针对学困生或某些薄弱学科“一对一”安排计划;同时,普及疫情心理防护知识,指导学生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合理规划学习和休闲时间,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
“我们回访了咨询的家长,目前看来,效果不错。”娄乐老师表示,心理辅导是给出一个长期的建议,现在看来,“已经给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共育相长
“我们与你,相携同向而行。”
疫情当前,如何让家校共育有效、高效、实效同频共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育新小学以一场场线上讲座拉开疫情期间共育相长的序幕。
早在线上开学之际,学校已组织家长、教师收看专家曹玉峰老师《疫情下的家校共育》主题公益讲座,传经送宝让家长们纷纷感慨“受益良多。”而此前,学校已发布了《延迟开学期间学习指南》,分年级、分学科指导学生居家生活,涵盖防疫知识学习、学科任务、体育锻炼、劳动技能等项目,让家长居家指导有内容可教,有方法可施,有目标可循。
在学校统筹安排和建议指导下,育新小学的老师们一边要做好疫情防控,同时,还通过“空中备课”“在线教研”为网上教学献计献策。其中体育组三名老师的特色课程入选庐阳区“空中课堂”推荐微课。老师们每日通过群组推送优质教育资源,实时线上指导,推出小黑板批改“大红勾”,开展花式评价,尝试听课,记录笔记,发至班级和学科群无声示范,家长们坦言“很受启发”。
学校张家和老师表示,利用这段时间,老师加强差异性指导,家长专心陪伴,及时发现问题,家长、孩子、老师的互动增强,既是深入了解的过程,更是“同向而行”家校共育效能的发挥。
育新“花“开
“我们与你,以爱礼赞先锋。”
2000多条运动打卡记录,别出心裁的手抄报、拖地、包饺子家务技能养成,弹琴跳舞的才艺展示,在学校的感召和组织下,孩子们将疫情点当做教材,争做防疫战“疫”小能手、自主管理小能手、自主学习小能手、劳动实践小能手,内化先锋情怀,展现少年社会责任担当。
“孩子上四年级,7点半起床洗漱、早读、运动,午休后上网课,书写作业,养成了自觉规律学习的习惯。”余同学的爸爸欣喜地说,孩子还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为某老旧小区购买了抗“疫”用品,让家长刮目相看。
疫情来临,当我们居家抗“疫”时,育新小学多名学生家长驰援武汉,或在重症临床一线,或值守在建设雷神山医院的前方。六(1)班姚婧萱同学的爸爸作为安徽第七批援鄂一线医生,学校更是给出了“您在前线,我们也会在后方照顾好孩子!”这样的郑重承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间断地通过电话问询了解、网络在线辅导多种方式关心关注该同学的生活学习,给予她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上的支持,班主任老师还亲自将教材送到学生手上,甚至一对一进行当面辅导。对这类家庭医护人员子女做好“一生一案”帮扶,最大限度地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也是学校为共同战疫尽心竭力的担当和责任。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助力打赢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阻击战!”目前,复学后也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合肥市育新小学始终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担当之责、师者之爱抓紧抓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筑牢校园“防控墙”。
王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赵琳
新闻推荐
《合肥市禽产品交易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城区活禽交易将被全面禁止
城区范围内全面禁止活禽交易,并且不得设置禽类屠宰厂(场),出厂(场)上市的冰鲜禽产品应有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具备追溯...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