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余来
“在青岛老城,凡是以法国梧桐为行道树的地方,都是最初的市中心。连接区与区之间的过渡性道路上,则站立着白杨。19世纪末期,德国人以‘槐叶片’为设计思路,即一条干路的两侧又分出了许多支路,支路的行道树均栽种刺槐。”
近日读到散文《庚子入山》中的这么一段。关于刺槐树来中国的滥觞,此前我所了解的信息多如是说。而我在回忆小时候合肥乡下村民四下里采刺槐树叶卖的往事时,却搜到了2017年7月2日扬州晚报上一篇《刺槐 “洋树”的乡土情》的文章,文章提供了关于刺槐树来中国的一些新的信息。
“刺槐原产北美,17世纪引种到欧洲,后从欧洲引种到中国。江苏首次引种刺槐是在清代的光绪年间。1877-1878年(清光绪三年至四年),清政府驻日本副使张斯桂从日本将刺槐种子带回南京试种成功。1914年(民国3年),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张謇将从德国购买的槐树(刺槐)种子136公斤分发16省及顺天府试种,江苏在内,其数量约在4.5-9公斤。”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合肥乡下,村民一度疯狂采摘刺槐树叶。当时自己忙于上学,没有太当回事。如今偶尔忆起,感觉好奇:又怕是记忆错觉:这寻常不过的刺槐树叶,当年怎么竟然成了抢手货?不料《刺槐 “洋树”的乡土情》中详细披露了这一史实。
“刺槐在成为江苏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后,1965年开始,外贸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大量收购刺槐叶,一般年收购量在1.5万-2万吨之间。”
尽管收购部门提出要合理采叶,爱护树木,有计划地组织采摘。但由于摘刺槐叶人多,量大,无法控制,因此,每到收购季节,大量刺槐树叶被采光,树枝被折断,树皮被撕裂,公路边20%、圩堤上40%的刺槐树被抹叶断头,严重影响林木生长。
因连年采摘刺槐叶,导致刺槐生长不良,很多树成了“小老树”。
1981年,省农林厅根据各地反映,致函江苏省外贸局要求停止收购刺槐叶,保护林木,发展林业生产。
1982年,国家林业部与对外经济贸易部联合发出《关于停止收购刺槐叶的联合通知》,要求立即停止收购刺槐叶。
1982年6月12日,江苏省农林厅、对外经济贸易局联合向全省各地(市)、县林业(多管、农林)局、外贸局转发了林业部及对外经济贸易部的联合通知。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坚决停止收购刺槐叶。
此通知发出后,破坏性采摘刺槐叶得到有效制止。
外贸部门收购刺槐树叶何用?我读到这里还是纳闷,于是,边阅读,边微信童年玩伴。
“你记得小时候人们捋刺槐树叶吗?”
“有印象。”
“不知道当年收刺槐树叶何用。”
“好像可以做饲料。”
“出口刺槐树叶做饲料,不是豆腐盘出来肉价钱?”
“刺槐树叶子有凝血功能,我小时候淌鼻血,把刺槐树叶子揉出浆塞鼻子可以止血。会不会是药用?”
玩伴的说法让我将信将疑。
我继续阅读,发现这么一段:“除了花之外,洋槐叶也是一宝,树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当年洋槐叶的出口,就是作为畜产品出口。”
我恍然大悟:当年合肥村民采槐树叶,应该是加工成饲料添加剂才出口的吧。
该文最后还有这么一段:“很多人都对洋槐蜜情有独钟。在我国,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刺槐树多,特别是陕西的延安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槐花蜜产区。因此,每年槐花盛开的时候,全国各地很多蜂农都会赶蜂前往这些地方。”怪不得我2016年5月8日第一次去延安,看见王家坪枣园杨家岭的刺槐树棵棵高耸入云槐花怒放。我还写了一篇《圣地槐花分外香》的散文发表呢。
阅读验证生活,阅读弥补阅历,阅读丰富人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信夫!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合肥市肥西阳光爱心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围绕着“一心一意做服务,踏踏实实干实事”的服务宗旨,笃信诚信是肥西阳...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