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摆放整齐,街边也是风景线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商业综合体不再是稀缺资源,已然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格局,居民生活越来越国际范。
但正因此,这些具备购物、餐饮、办公、居住、文娱五大核心社会功能的商业综合体逐渐成为人流密集的“城中之城”,加之多种交通出行方式的集聚和叠加,综合体周边慢慢演变成了影响城市形象的交通乱点和管理痛点。
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人行道、盲道被挤占,乱点又变堵点,严重时市民无处下脚。可以说,乱得刺眼,堵得扎心,投诉不断。
问题出在哪?归根究底,治理没有跟上脚步。作为城市管理部门的一分子,包河交警直面新乱点,因势组建乱点治理中队,先行先试,昔日乱点今变非机动车停车示范区。
启动治理一个月 绿地缤纷城周边乱点变景点
傍晚的清风徐徐吹来,头顶的晚霞犹如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这两天,56岁的许阿姨沿着马鞍山路慢步,不经意间发现眼前处处是风景。
时间回到30天前,许阿姨每每走过这条路,总是忍不住抱怨。
“太乱了。”许阿姨家住绿地缤纷城附近,去超市买菜成了她的日常生活片段,所以太湖路、马鞍山路是必经之路。
许阿姨说,以前路面上最多的就是车,共享单车、电动车、快递车,扎堆停,横七竖八,有时候人行横道上都没有下脚的地方,现在乱点变成了景点。
8月1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共享单车停放整齐,电动车也有独立的停放区域,还可以供三轮车进出,现场秩序井然。
负责乱点治理的包河交警李滨告诉记者,这个乱点从7月初正式启动治理,一个月后,治理效果显现。
注意力过多关注机动车
忽视非机动的“停放力”
治乱还需了解乱点成因,包河交警做了一些调研。包河区作为合肥老城区,前期的道路规划偏重道路通行条件,而大型商场在建设配套设施时,考虑更多的也是机动车的停放需求,导致周边非机动车停放成为难题。
以包河区乱点治理前的三个大型商场为例,万达广场、绿地缤纷城、加侨广场,它们高峰期人流量分别为6万左右人次、3万左右人次、1万左右人次,而商场原有非机动车停车场容量分别为300辆左右、200辆左右、100辆左右。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来,非机动车的停放需求和来客流量远远不成正比,供需失衡,所以必然会出现非机动车乱停放突出的现象。
共享单车管理缺位
叠加因素让乱象升级
此外,商业综合体因为人流量大,也成为共享单车企业争抢的黄金地块。
共享单车(含电单车)由于低碳环保、方便快捷,成为许多人选择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优选交通工具。
正因如此,共享单车迅速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由于缺乏相关部门有效监管,大型商场周边各式共享单车堆积如山,侵占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造成交通堵塞,来往市民苦不堪言。如何才能管理好共享单车这个新兴的共享出行行业?
成立区乱点治理工作组
协同共治见成效
治理综合体之乱,单靠任一管理部门的一己之力,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交警包河大队积极推动协同共治,牵头成立包河区乱点治理工作组。
乱点治理工作组成员多,包含区城管局、区交通局、属地街道、属地社区、商场企业、单车公司,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型商场交通乱点齐抓共管,把源头管理、末端管理、属地管理、企业管理等所有管理职责权限集于一体、形成合力,通过召开乱点治理协调推进会,摆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管理。包河区乱点治理工作组解决了“都有管理责任,都独自难管”的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同时,整合所有涉及交通乱点治理相关的部门企业,统筹规划各类治理事项和资金,大大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
包河乱点治理工作组通过携手画同心圆,综合施策,为大型商场新增(扩建)非机动车停车场和共享单车指定专属停车区。
按照非机动车私人属性,在大型商场广场内为电动车统一规划停车场,引进社会停车场公司进行看守管理;按照共享单车公共属性,在大型商场周边市政道路统一规划指定停放管理区,解决共享单车“骑行方便,停车随便”的现象。
目前,包河区万达广场、绿地缤纷城、加侨广场,现有非机动车停车场容量分别为600辆左右、800辆左右、300辆左右,新增共享单车指定停车区分别可停放1000辆、1700辆、800辆。一方面成倍扩大了电动车停车场,另一方面规划了共享单车停车区,两者结合互补,最大限度解决大型商场周边非机动车停车需求,又消除了电动车被盗安全隐患。
乱点治理中队“上岗”
365天“云管”共享单车
位于马路边的共享单车既可以是城市风景线,同时也有可能成为流动的城市乱象。如何常态化管理好共享单车?包河交警率先组建乱点治理中队。
乱点治理中队成员并非只是交警,还包含区交通局、区城管局、辖区街道、社区、商业综合体、单车公司等具体相关人员。身为乱点治理中队中队长,李滨深知治乱需从源头管理到末端管理同步推进,既要“一盘棋”统筹考虑,又要365天常态化坚持。
按照前期社会管理成效对已经入驻包河区的四家单车公司进行总量控制分配额度。目前,美团单车有3000余辆(前身有12000余辆)、哈罗单车有7000余辆(2019年有12000余辆)、青桔电车有5500余辆(2019年有6500辆左右)、哈罗助力有4000余辆(2019年有5500辆左右),同比减少30%左右,通过总量控制有效解决资源剩余成为负担的问题。
同时,在大型商场周边按照共享单车企业分配的停车管理区数量规定相应专职管理员包含巡检员(巡查清理零散共享单车,整齐停车管理区共享单车)、调度员(按照区域潮汐特征补充、分流停车管理区共享单车),包河区万达广场、绿地缤纷城、加侨广场三个大型商场基本每家单车公司都有4至8人的专职管理员团队进行管理维护。
此外,交警部门还建立了共享单车管理团队微信群,采取专职管理员定时全区域现场维护拍照反馈打卡制度,不定时抽查某个时段某家共享单车公司在某大型商场整个区域打卡情况进行群内通报,凡是不能按照规定打卡的纳入管理记录,视情节对该共享单车公司采取总额减量、区域减量等管理措施,微信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24小时“云上”掌握动态,并第一时间整治。
盘活挖掘现有资源,打造分区分类有序停放秩序,包河交警进行了先行先试,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交警包河大队大队长许国辉说,治理综合体周边交通之乱,需要协同共治,只有共治才能共享。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家静 文/图
新闻推荐
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主办的2018-2019年度全国晚报赵超构文化新闻奖评选日前揭晓,本报两件作品获奖。...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