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乘坐地铁。
市民正在排队候车。
8月15日,合肥轨道2020年线网客流达到10047万人次。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客流成功破亿这一节点来得比预期中晚了两个多月,受疫情影响,来之不易。破亿背后,本地科技力量表现抢眼。今年以来,各类精准化服务深受广大乘客好评。
突破今年以来线网总客流超过1亿人次
今年1-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合肥轨道交通线网客运总量为2612.0036万乘次,同比2019年下降了37.02%。其中,2月10日线网单日客流仅为3.0564万人次,创单日客流历史最低。
随着疫情发展向好,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线网客流开始回升。3月2日线网客流突破10万人次,3月16日突破20万人次,3月23日突破30万次。进入4月之后,客流量也逐步回升。4月3日突破40万人次,达到43.6万人次;4月30日突破50万人次,达到56.9万人次。
“目前,线网单日客流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15日,合肥轨道2020年线网客流破亿,达到了10047万人次。其中,合肥火车站、三里庵站、市政务中心站已成为1、2、3号线最大客流站点。
亮点本地科技力量助力实现“无接触”乘车
自疫情暴发以来,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合肥轨道交通集团积极探索引进智能设备、合作研发,运用科技力量精准防疫、“无接触式”防疫,为市民创造安全的乘车环境。
2月17日,本地企业生产的太赫兹无接触式人体安检测温一体机在合肥轨道首次亮相,实现安检全过程“无接触”。目前,太赫兹设备已完成全线网运营站点安装,77座车站已架设使用固定式测温仪共80台。
2月21日,由本地企业提供的智能体温筛查预警设备也在合肥轨道交通线网投入使用。2月23日,华为全息防控测温设备在3号线西七里塘站D口安装完成,投入使用。6月11日,全省首台“无接触式”地铁自助售票机,在2号线汽车西站站投入使用。
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乘客进站及体温筛查效率,无接触的特点,也有效降低了乘客和车站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
进站APP扫码过闸占比超三成
客流的增加,为轨道交通线网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3月16日起,线网各车站实行先验“安康码”、再测体温及安检的双重通行验证方式。之后,“合肥轨道”APP将安康码嵌入乘车码核验,两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大大提升了市民乘车效率。
“目前,合肥轨道APP扫码过闸占比超过30%,成为乘坐轨道交通支付的首选。”运营分公司负责人提醒,目前仍处于常态化防控期间,请广大市民乘坐地铁时一如既往地配合车站工作人员做好防疫工作,尽量选择无接触式乘车,全程佩戴好口罩。
反馈各类精准化服务深受广大乘客好评
除了进一步优化线网各大车站卫生环境,今年以来,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还选择了5个站点作为服务效能试点站,在乘客急需时提供帮助。
比如,在3号线市政务中心站等重点车站设置特殊服务咨询台,设置专人值守,提供包括热水、一次性雨衣、集中充电、医药箱等服务。
为满足不同乘客对空调温度的要求,提升乘车舒适度,最近轨道交通线网还对列车试行“同车不同温”分区温控服务,让“怕热的”和“怕冷的”乘客都能有舒适的乘车感受,此举深受广大乘客好评。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文
李福凯/摄
■相关新闻
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左线隧道打通
8月14日11:09,随着盾构机刀盘在天水路站南端头接收端缓缓破洞而出,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盾构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
“天水路站位于新蚌埠路与天水路交口,物流大道站位于物流大道与新蚌埠路交口。”项目承建方中铁隧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盾构区间左线全长1485.585米,区间线路沿新蚌埠路敷设。沿线建筑物多为砖混民房,穿越土层主要为黏土层,局部穿越全风化泥质岩沙和强风化泥质岩沙。
为减少和防止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沿线交通要道和建筑物的沉降,项目团队根据实际出渣情况,做好渣土改良,不断优化参数,控制好盾构掘进姿态,跟进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严控管片拼装质量。
中铁隧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天水路站-物流大道站区间右线盾构掘进暨管片拼装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力争在8月底隧道贯通。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合肥轨道2020年线网客流
3月2日 破10万人次
3月16日 破20万人次
3月23日 破30万次
4月3日 破40万人次
4月30日破50万人次
……
8月15日 破1亿人次
新闻推荐
近日,天气愈加炎热。为了帮助辖区高龄失地老人及退休老人度过一个清凉、健康、愉悦的夏天,8月15日下午,包河区淝河镇社...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