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合肥 > 正文

犹记当年“糖丸”味 档案中的“合肥卫生防疫”(四)

来源:合肥晚报 2020-08-20 00:40   https://www.yybnet.net/

安徽省卫生厅《关于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工作的通知》(1965年)

○喂食小孩“糖丸”(资料图)

“那是我记忆中最甜的味道。”从60后到00后,应该有不少人都记得小时候吃“糖丸”的滋味。这颗小小的“糖丸”,不仅承载着很多人童年里的甜蜜记忆,而且在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小“糖丸”的回忆

从60后到00后,应该有不少人都记得小时候吃“糖丸”的滋味。这个圆圆甜甜的小药丸,让小时候的我们以为这是医生奖励给我们的糖果。及至长大后我们才知道,就是这颗小“糖丸”,拯救了无数的儿童。

这个“糖丸”就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据相关资料记载,1955年江苏南通首现脊髓灰质炎,之后蔓延到全国多地,其中大多为七岁以下的儿童,孩子患病后有些手不能动了,有些可能会终身残疾,最严重的是无法自主呼吸。而据《合肥市志》等记载,合肥市在1956年确诊首例脊髓灰质炎患者后,第二年该病发病率在全市就上升到了10.53/10万。

就在这时,后来被人们尊称为“糖丸爷爷”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所研究员顾方舟出现了。在他的带领下,1960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批“脊灰”活疫苗。据档案记载,当时450万支疫苗先后被送往11个城市接种,效果显著,“脊灰”发病率有大幅下降。

但不久后,人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疫苗是液体的,装在试剂瓶中运输很不方便;而且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这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中小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是很难做到的。此外,服用时家长们需要将疫苗滴在馒头上,稍有不慎,就会浪费,小孩还不愿意吃。这些在《合肥市志》中也有相关记载,“1962年,合肥市卫生防疫部门对脊髓灰质炎易感儿童实施试服小儿麻痹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但因液体疫苗运输储存困难,服用率较低。”

怎样才能制造出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顾方舟想到了小孩喜欢吃糖的特点,为什么不把疫苗做成糖丸呢?经过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并通过了科学检验。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还有个显著的特点——延长了保存期,常温下能存放多日。这大大方便了推广。1965年,全国各地逐步推广糖丸疫苗,从此“脊灰”发病率明显下降。

而这粒小小的“糖丸”,也成了几代人的回忆。2019年1月2日“糖丸爷爷”顾方舟去世时,就有不少合肥市民留言感谢他、纪念他,“治病还好吃,一直很思念这个糖丸的口感。”“小时候超级爱吃!甜甜的凉凉的,医生阿姨从一个黄色的保温桶里面拿出来白色的一小粒,简直就是去医院的动力啊!”“糖丸真的很好吃。老先生也真的很伟大。”“那是我记忆中最甜的味道,谢谢您。”

服用“糖丸”的规定

和全国各地一样,合肥市也是从1965年开始,对2个月至7岁儿童实行普服“糖丸”疫苗预防“脊灰”。从合肥市档案馆馆藏的相关档案中,我们看到当时对如何服用“糖丸”疫苗也有不少具体规定。

“今年服苗方法仍先服Ⅰ型,间隔一个月再服Ⅱ型+Ⅲ型。由于疫苗保存受温度的限制,故要求每次服苗时间在五至七天内结束。服用率应达当地服苗人数的90%以上(疫苗按适龄儿童的95%分发)。”这是1965年11月11日由安徽省卫生厅签发的《关于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工作的通知》中关于“服苗的方法和要求”的规定,同时指出,“为保证疫苗免疫效果,服苗时不能用热开水,如有婴儿不能吞服者可用冷开水或乳汁融化后服用。要求做到‘送苗到手,看服到腹’。”

在这份《通知》中,还特别规定了一些“具体事项”,比如,“服苗后,各地如有小儿麻痹病人发生,应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表式样由省印发)和采集大便(需在发病40天内采取),在冰冻保存下送省卫生防疫站进行病毒分离。”“服苗结束后,各地应及时做好服苗工作总结报省。总结内容除一般的服苗情况外,应着重总结各年龄组(0-,7个月-,1岁-,2岁-,3岁-,4岁-,5岁-,6岁-,7岁-)的服苗率。”

1966年12月20日,安徽省卫生厅再次发出了《关于做好一九六七年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服用工作的通知》。在这份《通知》中,我们注意到,除了在服用方法、服后观察、服后总结等方面与1965年的《通知》有相似之处外,在“服用对象”中特别提到了,全省除以往没有普服两年的少数地区外,这一年主要对24个月以下2个月以上婴幼儿服苗,服用率均应达到应服人数的90%以上。

这是为什么呢?从这两份《通知》后面所附的“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任务表”就能看出一些端倪。1965年《关于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工作的通知》附表中显示,1966年全省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任务是587.1万支,其中合肥市是9.5万支;而1966年《关于做好一九六七年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服用工作的通知》附表中则显示,1967年全省服用小儿麻痹糖丸活疫苗任务不到28万支,其中合肥市是4万支。这说明通过几年的服用糖丸疫苗等防疫手段,安徽省“脊灰”发病率明显下降。这一点,在《合肥市志》中也有记载,“1965~1973年,全市脊髓灰质炎发病率被控制在2/10万以下,其中有4年未发生新病例。”

我国成为无“脊灰”国家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徽省包括合肥市在控制“脊灰”发病率上又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从《合肥市志》等档案的记载就能看出:1974年后,“脊灰”在合肥市的发病率一直稳定在0.35/10万;1985年,全市“脊灰”发病率仅为0.23/10万。最为可喜的是,我国在2000年步入了无脊髓灰质炎国家之列。

虽然步入了无脊髓灰质炎国家之列,但预防还是必不可少的。有些细心的家长发现,现在孩子在接种预防“脊灰”疫苗时,已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服用糖丸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预防脊髓灰质炎疫苗有两种:一种叫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也就是我们小时候服用的“糖丸”,还有一种叫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根据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顾方舟等人选择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到了新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免疫效果、安全性能等方面考虑,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再加上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所以,我国自2016年5月1日开始,所有孩子在接种预防“脊灰”疫苗时,第一剂不再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也就是“糖丸”),必须接种灭活疫苗(死疫苗);第二、三剂仍然口服减毒活疫苗,只是剂型变成了液体滴剂,不再是固体的糖丸了。

□程堂义 刘庆婷

新闻推荐

主动退出低保 温暖他人

“主任,您好!我是来申请退出低保的,这个手续应该怎么办?”2020年7月初的一天,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接到沈女士的申请来访...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犹记当年“糖丸”味 档案中的“合肥卫生防疫”(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