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4月28日,记者从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为更好地呵护历史文化资源,合肥将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编制新的专项保护规划。通过量身定制《合肥市城市紫线规划》,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划定更加科学的保护线,并将新增的18处文保单位纳入范围。
“紫线”防身让历史建筑变安全
在城市规划中,“绿线”是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公众知晓度相对较高。其实,还有一条条“紫线”,对于一座城市的历史留存和建设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何谓城市紫线规划?业内人士介绍,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说白了,就是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提供专门的防护线。”
有了“紫线”防身,身处其范围内的文保单位就可以得到有效保护。比如,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得拆除或改建原有建筑、遗迹及其附属建筑物,不得破坏、挖掘原有文物,不得添建、新建(构)筑物或其他工程。在保护范围内进行相关的建设活动不得破坏原有风貌,且建筑物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材质均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等。
新增18处市级文保单位纳入规划
今年,相关主管部门拟组织编制新版《合肥市城市紫线规划》。准备结合最新的政策要求和文物保护单位现状进行完善,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紫线管理,从宏观层面对市区文物保护单位提出总体建设引导要求。其中,重点是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紫线进行划定,明确其保护范围与控制地带,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为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数据。
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市区范围,总面积约1345平方公里,时间上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期限保持一致,远期规划至2035年。
按照要求,规划将市区新增的18处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保护规划;优化总图布局,细化管控要求。按照规划,要对每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现场踏勘、现状分析、制作矢量图,形成图则,为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供矢量数据。
等划定紫线后,全市将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合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和特色。(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前景可期,未来有望!” 庐阳区教体局领导、区各幼教集团总园长视导合肥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办园工作
○合肥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园长谢晓明○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朱晓艳芳菲四月,如诗如画。为了扎实推进庐阳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