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被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袁某某等31人涉黑案,合肥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陈胜所在的专案组加班加点五个多月,补充证据材料达120余册……如今,他已在检察机关办案一线奋斗16个年头,每当凝视胸前的检徽,陈胜都会在内心深处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是人民的检察官。
加班加点5个多月重大涉黑案办出合肥风采
作为一名国家公诉人,既是犯罪分子的追诉者,也是无辜者的保护者;既要做法治进步的引领者,又要做司法温度的传递者。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陈胜深信唯有坚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司法理念,依法办案,以理服人,以德育人。“虽然没有抓捕罪犯时的惊心动魄,也没有直接审讯突破时的斗智斗勇,但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下,惩治犯罪的关键在于能否胜利决战于法庭之上。”他说,这是公诉人的核心能力,也是对公诉人最大的考验。
2018年,由他办理的合肥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首例涉黑套路贷案件,为全市树立标杆。2020年,陈胜主办了被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袁某某等31人涉黑案。该案因案情特别重大、复杂,涉案人数多,案值巨大,仅补充证据材料就达120余册。历经9天、每天开庭长达13小时,陈胜及其专案组的同事,面对近50名辩护人,精心准备,预判辩护思路,充分展现了公诉人的风采!“记得最后一天庭审结束,我在回院的路上,仰望星空,我知道我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谈及那段时光,陈胜表示,虽然每天的睡眠只有五个小时,但组内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始终有理有节,让犯罪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从始至终“求极致”让司法为民更有温度
客观公正,自会温暖人心。法律信仰的基础就是尊重事实,不放过一丝疑点。在陈胜曾经办理的一起上诉案件中,被告人叶某因犯盗窃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十一个月。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提出其真实年龄与户口年龄不一致,实际上不满十八周岁,还是未成年人。
此时,陈胜在审查卷宗材料后发现被告人在原侦查、审查起诉和一审期间均未提出年龄问题,案卷中没有任何相关证据显示他是未成年人。本着对事实负责,对被告人负责的态度,陈胜多次实地走访被告人居住的村委会、派出所和教育部门,询问村干部、邻居还有被告人的近亲属,最终查出他的户籍及原始学籍等材料中确实反映年龄有重大矛盾,由于其是在家中自然分娩,没有出生证明。所有证据均反映被告人在案发时确实为未成年人。
“在二审庭审中,我们当庭发表了改判的意见,被二审法院全部采纳,当庭改判其有期徒刑六年。”陈胜表示,刑法是严厉的,所以司法者永远要有一颗柔软的内心,永远愿意相信人性其实本善,永远愿意倾听疑案背后各种离奇的理由,才能时刻保持理智和清醒,把“求极致”贯穿办案始终,在追寻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薪火相传照亮公正人心
共同前行,检察队伍在路上。作为全国优秀公诉人,陈胜多次组织全市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为年轻干警传经送宝。“每每向陈胜同志请教问题时,他总能脱口而出,不需要去翻阅资料,可见他熟记于心。”作为检察官助理的梁明涛,通过向陈胜的多次学习、观察、交流,让他收获良多。另一名检察官助理王晶晶也直言,虽然只跟陈胜同志学习办理两个案件,但深刻感受到自己与他理论功底的差距之大,并在办案过程中学到了如何把握重点、详略得当。
正所谓:“你办的不仅仅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只有带着对社会、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才能真真切切地打动人心。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检察干警,陈胜在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坚守检察初心、公诉情怀,用遥遥微光照亮人心。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沈运
新闻推荐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桂花树。它四季常青,每天都像一个穿着军装的小卫兵守护着我们。秋姑娘带着它的风口袋吹走了夏...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