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5月21日,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全市首条智能化装配式管片生产线通过目录考核专家评审。该项目建设后,在轨道交通和地下管廊工程重要部件“合肥造”上将迈出一大步。
全市规划建首条智能化管片流水线
近日,根据项目单位申请,市城乡建设局组织科研、设计、检测、管片生产、隧道施工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召开了“安徽建工北城工业有限公司管片(增项)考核专家评审会”。
评审组听取了安徽建工北城公司对智能化管片生产线设计与建造、自动化设备、生产工艺设计与流程、试生产等情况的介绍,就管片生产主要工艺要点、智能化应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质量要求与检验等方面进行问询;随后实地查看企业管片厂房、生产线、下沉式养护池、质检及堆放场所等现场情况。
经分析评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公司具备管片生产条件及能力,建议可列入合肥市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重点考核目录,并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根据规划,安徽建工北城公司的管片生产线为全市首条智能化管片流水线,采用2+5生产模式,配置钢筋智能生产线、蒸汽智能养护系统,可容纳15套模具同时生产,最大管片生产直径7米,可年产各类管片1万多环。其中,管片生产线面积约6000㎡,管片货场面积为20000㎡,养护池面积为2000㎡,为轨道交通和地下管廊工程重要部件本土化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合肥加快完善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
专家指出,本地管片生产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合肥市装配式建筑体系向轨道交通和地下管廊工程方面的有力拓展。企业要在管片生产过程中加强流程管控和过程控制,狠抓产品质量,坚持创新创效、优质发展,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等方面深度攻关,注重发挥企业短途运输能力,保障轨道交通工程高质量、高标准推进。
今年,围绕建筑行业装配式发展,合肥正积极打造更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针对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引导建筑设计、科研、生产、物流、检测等产业聚集。
推动装配式建筑南部制造基地向肥西、庐江延伸,填补该区域无制造基地空白。加快东部基地安徽德舜建筑工业公司、中安华力产业化基地建设,引导东南部基地装配式钢结构及各类集成部品部件的产业布局,提高北部基地产业链高价值核心企业引进力度,全力推动吴山园区建设,打造装配式建筑特色小镇。根据预测,全市混凝土部品部件设计产能达200万立方米,钢结构设计产能250万吨。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吴奇)
新闻推荐
记者从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合肥市大力推进道路运输污染治理。截至目前,全市9402台燃油巡游出租汽车已全部完成双燃料(油...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