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上世纪80年代,纪录片《话说运河》开篇的解说词便将运河和长城等量齐观。
运河水浩浩汤汤,沟通南北,见证了中国一千多年来的兴衰。而目前正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也将追随长城,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能否成功,最快后天就能揭晓。
安徽省淮北市的柳孜运河遗址与通济渠泗县段均是“中国大运河”中隋唐大运河的两个重要遗产点,如今它们和全国其他50多个遗产点,都在静静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在尘埃落定前,本报记者重走安徽省境内的大运河遗址,近距离触摸这条历史长河的脉搏。
本报讯 “中国大运河”沿线涉及8个省市、27段河道、58个遗产点。从2007年柳孜运河遗址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开始,安徽省也踏上了“漫漫申遗路”。八年申遗之路,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做出的努力难以道尽,从国家、省再到当地市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数以亿计。其中,除遗址保护外,环境整治成了重中之重。
现在的柳孜运河遗址上,一道铁丝防护网将安静的遗址区与周边的喧闹隔离开来。遗址区主要分为二部分,一处是遗址馆主体建筑和考古挖掘现场工地,除此之外更多的是馆外空旷草坪,近9000平方米的悠悠绿草向四周蔓延开来。濉溪县文物局局长仲继元介绍,在此之前,草坪原本上面盖的都是民房,“需要搬迁的有470多户,我们通过宣传,老百姓都很支持,一个月就搬完了。”
去年9月,联合国派来的韩国籍专家姜东辰来到柳孜。“他对可以为申遗加分的每一处细节都进行了拍照留存。”仲继元回忆说,专家认为,柳孜的环境整治在申遗点中最有特点。
而就在两年前,通济渠泗县段还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河面被藻类填满,河岸遍布厕所和猪圈,污水直接排到运河里。为此,泗县政府出资统一为居民重新选址修建新的厕所和猪圈。同时,为村里通上自来水,修建排污管和污水处理厂。去年3月,围绕申遗,一场大规模清淤工程在这段河道上正式开展,历时1个多月。清淤之后,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环保部门每月定期取样质检,对这段水质实时监测。”泗县申遗办工作人员张伟说。
北京
“中国大运河”
申遗大事记
天津
●2006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启动。
●2009年4月,由国务院总牵头建立省部协商机制,申遗上升为国家行动。
●2013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首批申遗点段,安徽境内2个遗产点入选。
●2013年9月,世界遗产中心专家前往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现场考察评估。
●2014年6月15日至2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多哈开幕,包括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和“中国南方喀斯特”扩展项目在内的三个中国项目将接受审议。
河北
淮北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
山东
郑州
洛阳
河南
江苏
扬州
安徽
浙江
杭州
宁波
隋唐运河
京杭运河
浙东运河
“中国大运河”简介
通济渠泗县段运河故道仍保存完好。
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安徽省境内的运河属于隋唐运河通济渠。隋唐运河由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永济渠四部分组成,通济渠流经安徽省淮北和宿州两市,沟通黄河和淮河,全长182公里。通济渠淮北段主要在濉溪县境内,全长41.5公里,穿过铁佛镇、百善镇、四铺乡,均为废弃河道,部分河床为地下遗址。其中,百善镇柳孜运河遗址在泗永公路建设中被发现,为确认通济渠的流经路线提供了有力证明。
宿州段长140余公里,流经埇桥区、灵璧县、泗县,随后进入江苏泗洪县境内,呈西北东南方向走势。其中,泗县境内的运河故道,是隋唐运河现存最完整的一段“活运河”。
新闻推荐
□淮北 薛金为唐代木沉船、众多窑口的精美陶瓷器、石建筑桥墩……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在这里一一呈现。这些发掘出的文物,向我们透...
濉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濉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