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濉溪县双堆集镇两农民刘志才、刘长征很是苦闷,因为今年午季,他俩响应镇政府号召,投资了几十万元购买秸秆打捆机参与秸秆回收,不仅没领到约定的补贴款,还额外为镇村干部外出考察、旅游支付了一笔钱。
40名镇村干部借考察之机外出旅游
刘志才、刘长征于今年6月3日下午,购买了4台爱科大丰(兖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打捆机,每台12.6万元,政府农机补贴3.2万元,实际每台支付9.4万元。
“秸秆打捆作业结束后,原镇党委书记李瑞新(现已调离)主动找到我,让我联系企业,让企业出面请他们去考察。 ”7月1日,刘志才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当时,现任镇长邵峰还让他转告企业,给镇政府发一个邀请函。
刘志才介始,6月21日、22日,由邵镇长带队,镇组织、宣传、财政等部门领导,以及全镇22个村支书,共计44人前往企业所在地——山东省兖州市。他们21日早上出发,11点30分到企业后只参观了半个多小时。当天下午,他们就到水泊梁山风景区游玩,第二天9点上泰山,下午3点半到回到泰山脚下,4点返回,晚上8点多到濉溪县城,在县城吃过饭后,回到家中。
“说是去厂家考察,实际上就是旅游。游玩的开支都是我和厂家出的,住的都是四星级宾馆。 ”刘志才手拿一叠票据说,租大巴车,油费、过路费,共5600元,都是他支付的。住宿、吃喝、景点门票、请导游等费用,由企业承担。
该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支书告诉记者,当时,他接到镇办公室通知,让他参观打捆机企业。他们去了,企业花了不少钱。今年购买打捆机的人都亏本了,以后不会再有人干这个事了,他们这趟去其实是在浪费企业的钱。
负责此次考察工作的该企业业务员王文义说,为了对潜在的客户尽到地主之谊,他们安排了前来考察的人员到附近景点游玩。这次,他们公司一共花费了2万多元,其中,吃住费用由企业负担,景点的门票费用从业务员的提成中扣除。
据了解,这批“客户”在考察之后并没有购买打捆机。
对此说法,记者找到邵镇长核实,他介绍说,考察前,他们已向县政府报告了。旅游观光活动是到了企业后对方临时安排的。这次游玩,他们没出一分钱,但事后感觉让企业出钱也不妥,这件事做错了。
对这一行为的性质,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一位领导解释,像这种接受企业邀请,借公务之名,到景点游玩,吃住玩费用都由购机户或企业承担,肯定是违反当前“八项规定“有关规定精神的。
秸秆回收户:奖补资金兑现不到位
刘志才、刘长征购买打捆机的当天上午,与施刘村委会签订了一份协议,部分内容是:上级政府针对秸秆回收所给付的农业奖补资金均归刘志才、刘长征所有(按施刘村境内承包地的总亩数计算,每亩20元)。如果在秸秆回收过程中,因村委会禁烧工作不力,导致存在秸秆焚烧现象无法回收秸秆,奖补资金仍归刘志才、刘长征 (上级拨付多少,就给予多少)。协议履行期限,自施刘村小麦进行收割当天起至秋种结束止。
刘志才说,虽然协议是他们和村里签订的,但这份协议由镇包村干部、组织委员肖文彬起草的。此后,他们积极投入到秸秆回收工作中。
“现在,秋种早已结束,玉米也已种上20多天了,可镇里就是不愿意给我钱。 ”刘志才介绍,他们村实际播种小麦面积有一两万亩,奖补资金应为三四十万元,可镇里刚刚才给了他们5万元,其余的不愿支付了。他多次找邵镇长,镇长却说不知道,找肖文彬,对方让他不要急。
“购买打捆机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不少。我现在欠别人13万元,他们都对我要钱,能不急吗? ”刘志才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除了购买打捆机,他还买了一台拖拉机(带动打捆机作业),租用了三台,以及购买打捆绳、秸秆,租场地堆放秸秆等,又花了十几万元。
刘志才告诉记者,因现在出售秸秆的人多,需要排队,且价格又低,他还没有将回收的秸秆销售掉,现在露天堆放,天天担心起火,害怕雨淋,日夜请人看护。
刘志才说:“当初肖文彬主动找到我,让我干,镇里也让我带头,起个示范作用,淮北市电视台还专门宣传过我,可现在奖补款却不给我,想想心都寒了,别人看我这样,以后还有谁敢投资干这个事呢? ”
在双堆集镇,购买秸秆打捆机没有拿到奖补资金的还有双堆村支书李奎、吴井村支书王道更。当初,镇里动员他们购买打捆机,并承诺每台给予3万元的奖补资金,可这笔钱至今也没兑现。他们反映:“没人愿干,镇里让我们带头,我们这次都亏钱了。 ”
镇政府的说法
双堆集镇政府为何不及时支付奖补资金呢?该镇邵峰镇长介绍,县里只下拨了一部分资金,他们已给施刘村拨付了10万元 (其中5万元是禁烧工作启动资金),刘志才要奖补资金,应该找村里。
施刘村于主任则解释,当初,原镇党委负责人李书记承诺了,只要上面有奖补资金,就支付给刘志才,对此,他两次找过李书记,之后对方调走了,他又找邵镇长,可是钱还是没有全部支付给他们村。
记者从濉溪县财政局了解到,省、市拨付给该县的2000万元奖补资金,已于6月4日支付到各乡镇,6月9日,县里的配套资金450万元也拨付下去了,只有秋季秸秆禁烧奖补资金还在县财政账户,没有下拨。但据邵镇长介绍,目前县里只下拨了224万元,还差一半以上没给。
近年来,安徽省对秸秆禁烧工作越来越重视,今年还拨付了大笔奖补资金,双堆集镇鼓励村民投资购买秸秆打捆机,搞秸秆回收,民间投入,政府补助,这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但在落实有关奖补政策时,切切不能消极对待,以免伤了投资人的积极性,给下一季的秸秆回收工作造成影响。更不能借考察之名外出游玩,这么兴师动众去人家企业考察,不但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如此这般,不正如刘志才所言“以后还有谁有积极性购买秸秆打捆机呢? ”
本报记者 王明存实习生 姚红涛 文/图秸秆一时卖不掉,为防雨淋,秸秆回收户正在覆盖薄膜。镇村干部出外“考察”的各种花费票据。
新闻推荐
本报2014年7月8日刊发稿件《濉溪两农民购买秸秆打捆机后的遭遇:干部出游掏腰包 奖补资金领不到》,反映去年午季,该县双堆集镇两村民购买秸秆打捆机,不仅没有领到奖补资金,还自掏腰包,给镇、村干部支付...
濉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濉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