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贤飞
在濉溪县乾隆湖风景区大门附近,有一幢略有些破旧的小楼,这就是荐雪梅老师的启言语训部所在地。 10多年来,荐雪梅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恒心教会了300多名听障儿童开口说话。
日前,记者在语训部3楼找到荐雪梅。眼前的她,身材高挑,皮肤有些黑。她正弯腰将一根拴在门框上的细绳子弄断。 “不知是哪个孩子调皮系上的,要是绊倒其他孩子,那可就麻烦了。 ”把绳子弄断后,她便带着记者一边看教室和孩子,一边介绍起语训部的情况来。
1977年出生的荐雪梅,是江苏徐州新沂人。 “我是2003年到淮北的。 ”荐雪梅那时正在家乡的一家语训部当老师,班里有几个孩子家是淮北的。“有一个孩子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每个星期都要到新沂看孙子,太辛苦。老人再三找到我,让我到淮北去教孩子。”新婚燕尔的荐雪梅看着一脸诚意的老人,再也坐不住了,便毅然答应,就这样到了淮北。一间民房,四个孩子。这就是语训部的雏形。荐雪梅的丈夫为了妻子,也放弃了在家乡小有所成的大米生意,到淮北来陪伴她。
“喊叔叔好! ”教室内,荐雪梅语速缓慢地对着 3岁半的小杰说。“叔——叔——好! ”小杰有板有眼地对记者说。眼前的情形让荐雪梅笑了起来。她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半年前被送到语训部里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说,“连‘啊\’都不会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已经会连续发音5个字了。
谈起教孩子,荐雪梅只说了一个字:“爱”。在她看来,这个字对于她和语训部里的老师说,至少有着三层含义。首先是父母般的爱。 “孩子们年龄都小。现在我们这最小的孩子是1岁半,连尿不湿都是我们帮助换,不给他们父母般的爱,他们都不愿意生活在这里,又怎么能谈得上好好学习呢? ”荐雪梅说,站在一名老师的角度,同样必须用心爱自己的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耐心。 ”
荐雪梅所理解的爱还有着第三层意思,那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爱。语训部里的孩子,有一部分在民生工程之内,是免费的。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年龄问题,必须自费。 “听障儿童的家庭条件大都不太好。一些家长慕名把孩子送来了,却又交不起学费,你说怎么办,忍心赶他们走吗? ”
荐雪梅至今难忘一名来自阜阳的孩子。那是前年的时候,孩子父亲将他送到了语训部,可孩子的父母亲都没有劳动能力,爷爷奶奶身体更是不好。没有犹豫,语训部免费收下了这名孩子。 “现在他已经毕业了。 ”
在荐雪梅看来,自己的语训部能够维持到现在,不仅仅是自己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各方面共同关心的结果,“为了这些孩子,相关部门、单位和爱心人士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 ”
10多年来,语训部的地点换了一处又一处,但语训部的孩子却是越来越多。 “现在语训部的规模越来越大,有90多名孩子在内学习。孩子们来自全省各地。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她教会了300多名聋哑儿童开口说话,告别手语,其中近200名聋儿进入普通小学和幼儿园随班就读。启言语训部其间也被认定为“中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安徽省定点康复机构,还被评为“安徽省社会力量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先进单位”。
“我在淮北带的第一个孩子,姓郭,是个女孩子,今年参加高考了。现在没事还常来我这呢,希望她高考能取得好成绩。 ”采访结束时,荐雪梅为自己的学生祝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丁贤飞)“以前听人说,二手房交易手续十分繁杂。可我最近买房子,感受到的却是简便和周到。 ”9月14日,在淮北市新建成不久的房产超市内,濉溪县韩村镇村民李素芳对记者说。淮北市坚持以深化...
濉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濉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