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凤台新闻 > 正文

古稀老农爱跳舞

来源:阜阳日报 2013-07-18 11:1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见习记者 尚原野

近两个月,颍上县半岗镇街头多了一支舞蹈队。舞蹈队的领舞不是专业的舞蹈老师,也不是年轻的舞蹈爱好者,而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吴树友。他是半岗镇曹圩村村民,当地人习惯喊他吴友。他是个经历丰富的人,当过建筑工人,开过饭店,炸过油条,办过食品厂。前段时间,他又在镇上组建了一支舞蹈队,让整条街上的人大吃一惊。其实,吴友与舞蹈结缘还得从花鼓灯说起。

吴友年轻时曾是宣传队的花鼓灯演员,多次带队到县城参加文艺汇演,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宣传队解散后,他一直在做生意,很少有机会参加文艺演出。但是,爱跳舞、爱文艺的“艺术细胞”一直潜藏在他的骨子里。

上海的生活方式带回家

2005年,吴友来到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照顾年幼的孙子。每天晚上,有很多人到广场上跳舞。慢慢地,他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参与者。吴友说:“刚去上海的时候,住不惯单元房,总觉得没有颍上的老家敞亮;每天晚上出来遛弯儿,看到不少老年人在跳广场舞,觉得动作很简单,就开始学,没想到,一学就会,以后每天都去跳。”

因为儿子工作调动的原因,他们搬过几次家。不过,上海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八年间,他在不同的社区学会了现代舞、民族舞,最擅长的还是简单易学的广场舞。从上海回来时,他的U盘里存了200多首舞曲;只要一放音乐,随时随地都能跳。

现在,他的舞蹈队有50多人,每天晚上7:30,在半岗镇粮站后院的广场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这个舞蹈队的成员有老人和孩子,也有农民和下岗工人;甚至,那些喜欢在临淮岗大坝上遛弯儿的老大爷也加入了他们的团队。吴友说:一开始,有十多个人跳;现在,人慢慢多起来;以前别在腰上的扩音器不管用了,他就花900块钱买了一台专业音箱。只要人们愿意来跳舞,他坚决不收一分钱。

业余时间做编导

   今年初,吴友回到颍上翻盖老家的门面房。一次,和老宣传队的朋友聊到了自己在上海的生活。吴友提议,几个人凑钱买舞蹈服装,把丢了20多年的花鼓灯重新拾起来;后来,又跑到凤台县购买服装和道具。就这样,从正月里一直排练到三月二十的庙会,沉寂了20多年的花鼓灯终于再次出现在当地老百姓的生活里,大家又听到了激动人心的锣鼓声。排练花鼓灯的同时,吴友结合当地半个多世纪治淮的劳动实践,精心编排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淮河号子灯”。目前,排练已进入尾声。回忆那段历史,他还沉醉在悠扬的号子中。

跳舞健身又快乐

虽然动作不够专业,也没有统一的服装,但吴友的广场舞目前仍是镇上规模最大的舞蹈队,他仍然是最年长的领舞者。每天晚上从七点半到九点,他连续跳一个半小时,腰不酸、腿不痛,也不觉得累。要是哪天下雨不能出去跳舞了,他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最近,他打算教身边的人跳花鼓灯,把这种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舞蹈和现代舞结合起来。和大家伙一起玩,既快乐又健身,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我爱健身

新闻推荐

颍州战役策动者苗沛霖其人其事

李兴武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古稀老农爱跳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