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省粮食局近期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凤台县“粮食银行”进行了专题调研。联合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凤台县丁集乡“粮食银行”收存点、县粮食产业园、“粮食银行”结算中心等,并与合作社、种粮大户、粮食加工企业等进行了座谈。
凤台县是安徽省粮食主产县,全县粮食年产量65万吨,商品量40万吨。该“粮食银行”自2013年6月底正式运行以来,有效解决了农户晒粮难、存粮损失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粮食加工业发展。
像存钱一样存粮食
“粮食银行”由政府主导,按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思路,把闲置的粮食变成流动性资产,赋予农民粮权以货币属性,构建“粮企+金融+农户+社会化服务”的新型经营业态。
凤台县政府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凤禾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8480万元,建设总仓容6.7万吨,负责“粮食银行”的具体运营事宜。按照“群众自愿、市场运作、稳步推进”的原则,选择朱马店镇、尚塘乡、凤凰镇、岳张集镇和桂集镇进行试点。为积极推进“粮食银行”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用于弥补“粮食银行”经营亏损,并且以每个粮站5万元的标准进行一次性投入。
凤禾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确保存粮的保值和增值,并通过给予农民“免费存粮、支付利息、落价保底”的政策,鼓励群众自愿存粮。农户存粮时,直接将粮食就近运送至粮食银行的收存点 (粮站)内,由收存点(粮站)按照国家质量标准验收入库,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上周同等级粮食平均交易价格为存粮计值。农户获得的存粮折(卡)中明确记录所存粮食的种类、等级、重量、单价、总值和存期等相关信息。
截至2013年12月5日,已拥有储户850户,存粮2.1万吨,其中存粮1万公斤以下的“散户”603户,占71%,共存粮3261吨;存粮1万公斤以上的“大户”247户,占29%,共存粮17739吨。
“粮食银行”的多重效应
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凤台县“粮食银行”成效初显。
解决了农户晒粮难、存粮损失问题。农户自身存粮,方式粗放,条件简陋,年损失率达8—10%。以粮食银行5万吨储存量计算,每年可挽回损失四、五千吨,相当于1万亩地小麦产量。农户晒场条件有限,水分高容易导致霉变,交由粮行保管后,专业化的烘干设备保证了粮食质量,也为农户腾出了居住空间。
促进了农民增收。粮食市场行情有周期性变化,售粮高峰过后,价格会逐步回升。粮食银行给予农民免费存粮、支付利息、落价保底。当粮价下跌时,保持存粮价不变,粮食所有权仍归农民,当粮食价格上涨时,农户可根据市场行情,择机处置存粮,实现增产增收。种粮大户岳彦全8月初存粮114.5吨,价格1.18元/斤,10月18日粮食价格上涨到1.24元/斤,该农户取回原粮46.2吨,仅此一笔净增收入5544元(不包括利息收入)。
带动了粮食加工业的发展。 “粮食银行”通过搭建平台,有效带动了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以昌盛面粉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加工能力300吨/日,需保持原粮库存5000吨,企业既要考虑粮食收购贷款的抵押、评估、高财务费用等直接的费用支出,又要组织粮源,还要投入大额资金建设仓储基础设施,大大占用了企业的资金。通过“粮食银行”的平台,在订单确定的情况下,以贷粮的形式,既满足了企业的原粮需求,又节约了经营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
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
调研组认为, “粮食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这种藏粮于“民”的模式也有助于减轻国家储粮压力,节省大量的财政收购资金,对于国家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稳定粮食生产的主体力量,提高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大政府对“粮食银行”粮食仓储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改善储粮条件;三是将粮食直补的增量资金向 “粮食银行”等新型经营业态倾斜,与粮食品质、商品量挂钩,更好的发挥粮食直补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四是将“粮食银行”仓储业务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开发适宜的保险品种,给予低保费(0.5%)和财政补贴,降低“粮食银行”的运行风险和运行成本。
(胡桂芳 徐春迎)
新闻推荐
凤阳发放烈士子女补助本报讯 近日,凤阳县为全县 72名烈士子女发放了2014年生活补助金。自2011年7月1日起,无工作单位、18周岁以前没有享受过定期抚恤金待遇且年满60周岁的部分烈士子女等,每人每...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