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金风送爽,新中国即将迎来六十五华诞。回眸65年,我们格外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格外感怀对于祖国的使命与责任。
65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淮儿女敢为人先,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而不懈努力奋斗,全省经济活力迸发,重要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政风民风气象一新。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本报今起推出专栏,集中展示安徽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安徽省各族人民蓬勃向上、开拓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安徽日报法人微博也推出相应专栏。
9月21日,放眼望去,淮南老龙眼水库生态区远山含翠,湖水清澈。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城市荒地。
2007年3月,淮南开始对包括老龙眼水库在内的22平方公里资源枯竭矿区里的报废矿井、采煤塌陷区、积水塘、采石场、砖窑厂等进行生态治理与修复。通过水体净化、大坝修理、景观绿化,如今,老龙眼水库生态区成为开放式公园,每逢周末,垂钓、漫步的市民络绎不绝。近年来,该市相继投入数百亿元,启动了全国最大的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工程,重点开展沉陷水域资源化和生态景观重塑。建成大通湿地公园、洞山生态园、老龙眼水库生态园,沉陷区修复面积22平方公里,水面恢复1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逾60万人。 特约摄影 倪军 陈彬 摄影报道
新学期,学生们在凤台县采煤沉陷安置区配套学校凤凰中学上学。
昔日的大通采煤沉陷区。题图:老龙眼水库生态区远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夏胜为)记者11月12日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六安市、淮南市秋季秸秆焚烧情况的通报。通报指出,两市秸秆禁烧不力,火点数分别占全省火点总数的 30%、24%。经省政府同意,责成两市政府向省...
凤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