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迪沟镇汤毅水稻育秧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检查育好的水稻秧苗。
初夏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时期,记者在颍上县汤毅水稻育秧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访时了解到,从5月初开始,这里每天都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并尝试水稻种植托管服务。合作社今年还承担了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项目,计划在7月5日前完成周边十个乡镇4000亩水稻的育秧插秧任务。
初夏育秧正当时
颍上县汤毅水稻育秧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迪沟镇汤店村,这里地处颍上、凤台、利辛三县交界处,也是济河、西淝河流域范围内重要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大量人口外出使得直接从事水稻种植的劳动力越来越少,造成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小。然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却为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种植创造了条件。
“我们合作社60多个工人从早干到晚,就是要赶在5月底前完成午季育秧任务。”今年62岁的汤辉是汤毅水稻育秧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从2010年开始试验工厂化育秧,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在合作社厂房东侧一块秧田里,汤辉正在和工人一起操作着浅播全自动播种机,在机器另一头,覆盖着一层薄土的秧盘正在被工人搬进简易塑料大棚,以便加温;三天后,这些已出苗的秧苗就可以送到基地的大片秧田露天培育了。
汤辉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开辟了60亩耕地用来培育秧苗,全部采用地面喷灌方式露天育苗。麦收过后,合作社的六台插秧机就要下地作业了,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要按照合同规定及时把秧苗保质保量地插进种植户的水田里。
今年插秧四千亩
今年初,汤毅水稻育秧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与周边近十个乡镇的水稻种植户签订了育秧插秧合同,和去年一样,今年机插秧作业面积还是4000亩。
“午收期间抢收抢种,有限的人员和设备很难满足更大面积的水稻育秧插秧任务,所以今年的机插秧面积还是4000亩。”汤辉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机插秧的作业区域北至陈桥镇,南至八里河镇,西至建颍乡,东至凤台县顾桥镇。虽然面积比较广,但服务能力还是有限的。
今年4月,合作社与颍上县农委签订了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项目合同,配套建设覆盖大田机插秧面积2000亩以上的育秧工厂,目前已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考核。“现在,合作社有耕整机2台,大中型拖拉机3台,插秧机6台,能满足4000亩水稻的栽、管、收一条龙托管服务。”汤辉说。
需求旺盛难满足
今年初,按照《加快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的要求,颍上县农委组织相关部门对18家申报单位实地考察,择优选择了15家有技术、辐射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覆盖大田机插秧面积2000亩以上的育秧工厂,以满足沿淮稻区日益增长的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需求。然而,由于机插秧对农田和水源的要求比较高,普通农户自家育的秧很难在插秧机上使用。
“去年,我们是按照170元一亩的标准收费,农户算下来比自己育秧插秧还要节省50块钱。”汤辉告诉记者,合作社同时提供植保和收割服务,收费标准都低于市场价,往年有业务往来的农户,第二年一般都会继续签约。今年春天,他曾经到周边乡镇收集资料,发现很多农户都有旺盛的机插秧需求;然而,由于夏种时间紧迫,他目前还分不出更多的精力去扩大育秧面积。不过,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水稻种植区土地托管的新动向,他打算来年一定要抓住这个商机,进一步扩大工厂化育秧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机插秧需求。
新闻推荐
村庄美,腰包鼓,农民心中倍儿爽—— 希望田野沐新风 美丽乡村入画来
本报记者 廖凌云 如今的淮南乡镇大地,纵横阡陌处,一条条道路俨然成为引人入胜的“绿色长廊”,编织着希望的梦想;绿野田畴中,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美丽乡村里,一股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
凤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