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范孝东本报通讯员 刘银昌
“芒种忙,乱打场,秸秆禁烧摆战场;保护环境抓禁烧,环保重任肩上扛……”这是连日来响彻在凤台县尚塘乡田间地头宣传秸秆禁烧的大鼓书唱词。
演唱者是当地年近六旬的民间大鼓书老艺人王立勤。旧曲新唱让王立勤的才艺再一次有了用武之地。他走遍尚塘乡,向群众演唱禁烧大鼓书,对当地秸秆禁烧工作起到不小的作用。
据了解,尚塘乡全乡小麦播种面积在5万亩以上,每年午收小麦的秸秆处理问题成为当地的一大难题,开始是“控控控”,最后还是“烧烧烧”,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环境,搅乱了人心。
早在今年麦收之前,尚塘乡就提前谋划布置全乡的秸秆禁烧工作,重点以多途径抓宣传,强化群众的环保意识。该乡广电站站长刘长明瞄准当地群众对大鼓书这一传统民间说唱艺术的喜爱,萌生了编写禁烧鼓词的想法。 “我们联合乡文化站,成立创作班子,组织编写秸秆禁烧唱词,并邀请多次在省市县文艺汇演拿大奖的老艺人王立勤出山助阵。 ”刘长明说。
“在地秸秆你点上,火借风势全烧光;烧得人们难喘气,烧得两眼泪汪汪;老人哮喘癌症多,孩童发育受影响;滚滚毒烟罩地面,层层雾霾遮阳光……”王立勤的演唱,让大家认识到焚烧秸秆虽一时方便,但终究会害人害己。
“王大爷的大鼓书,听起来特有味道,也让俺们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坏处。 ”尚塘乡安圩村种粮大户孙联承包了上千亩土地,去年麦收时,秸秆处理成了大问题,请来的工人不愿运送秸秆,偷偷放了一把火烧掉了。 “今年我找来打捆机、灭茬机和清运车辆,坚决不再让工人放火烧田。 ”孙联说。
王立勤唱到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时,有这么一段:“秸秆全身都是宝,综合利用好主张;工业发电用途广,农业肥田多打粮;秸秆本是好饲料,青贮干存喂牛羊……”这让群众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开动了脑筋,尚塘村基干民兵孙志毛投资36万元申请临时堆场,购置大型秸秆打捆机、叉车、地磅、运输车辆和抓草车。孙志毛还组织了10多名工人收购运输当地农作物秸秆,每天收购秸秆1000吨以上,经过扎包打捆后出售给河南几家造纸厂,不仅促进当地禁烧工作的开展,还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安圩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侠,也动员爱人安源和儿子安勤磊,找来运输车辆为本村种粮大户和困难户清运秸秆,送往孙志毛的秸秆收购点。为支持妻子工作,安源将大鼓书唱段录音,通过自家车载广播在全村巡回播放,义务担当村里秸秆禁烧巡视员。
“人人带头抓禁烧,环境保护记心上。适应发展新常态,推进和谐正能量。 ”记者采访结束时,又传来了王立勤演唱大鼓书的铿锵之音。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范孝东本报通讯员 李 聪日前,记者来到凤台县人民医院,在取药窗口遇到了正在取药的朱卫斌。“原来每次需660元的药品,取消药品加成后,不到560元,便宜了100多元呢。 ”朱卫斌说。近年...
凤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