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岳
乐于助人的“好大姐”
潘敏是李元芳的同事,住在凤台县城。每天上下班,她步行约2.5公里才能乘车到学校。 “怀孕时,我挺个大肚子,李老师天天骑电动车接我上下班,是我们眼中的好大姐。 ”潘敏感激地说。当时有人提醒李元芳,你胆子真大,自己拄着拐,还天天接送孕妇,万一在路上出点事,你能担起这个责任吗?李元芳呵呵一笑:在路上两个人好照应,她万一要生了,我能立即送她去医院。 “李老师就是这样,身上充满了阳光,本该接受照顾的她,反而温暖地帮助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潘敏说。
李传标是李元芳的“搭档”,同事18年,他俩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李传标看来,李元芳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学生,“往往越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她就越关心他们,她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在李元芳心里,没有“好学生”与“差学生”之分,他们都是同样需要温暖的“祖国花朵”。
“教师办公室的卫生,她抢着主动打扫。给她在一楼隔个小办公室,她说什么也不同意。 ”校长张纪西说。李元芳从来没有跟任何一位同事红过脸,更不可能闹过什么矛盾。只要学校举行联欢会,她总是踊跃报名参加,拄着拐杖忙前忙后,阳光般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
李广星不住在张巷村,他舍近求远把女儿送到张巷小学上学,就是因为有李元芳这样的坚强乐观的好老师,“看到李老师‘跪\’着给孩子上课,我都流泪了。这样坚强又有爱心的好老师,一定带得出好孩子。 ”
相扶相携的“好妻子”
李元芳有一条项链,是爱人张克君送给她的礼物,它的坠子是爱人张克君的属相——马。 “从买回来那天起,就一直挂在脖子上。 ”李元芳甜蜜地笑着。
张克君在丁集镇上开了一家电动车修理店,还顺带着卖电动车。平时,店里很忙,来找张克君修车的人很多。有空时,李元芳就搬着板凳,坐在门口看着爱人忙来忙去。修车的顾客结账时,张克君油手一擦,回头看着李元芳,说:“钱给我家掌柜的。 ”憨憨的张克君,言语不多,一开口,李元芳就乐了。
“她人好,对我特别好。在我眼里,她是完美的。 ”张克君说。 2000年,经媒人介绍,李元芳认识了邻村的张克君。 “第一次见她,她腿不好我很心疼,就想好好照顾她。 ”张克君说,找个漂亮姑娘很容易,村里的残疾人也多是找残疾人过活,“但我就是一眼就相中了李元芳”。 2002年,俩人成婚,生活甜蜜,第二年生了宝宝。
在张克君眼里,妻子什么都好,但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平时,趁爱人不在家,她拄着拐杖,在家里忙着擦地、烧锅、洗衣服……任凭张克君“批评教育”,李元芳依然我行我素。“其实,家务活大部分都是克君包揽的,我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心扑在工作上。 ”李元芳说。
热爱生活的“好榜样”
“读高中的时候她很要强,学习非常刻苦,常常挑灯夜读,学习到深夜。 ”高中同学陈东华回忆说。最早到教室晨读,最晚熄灯睡觉,李元芳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看书学习,在为自己的理想拼搏。
有一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因为没有考好,李元芳气得直掉眼泪,趴在桌子上好久都没有抬头。“我特别在意数学,因为我当时想学医,我一身病痛,学医至少帮别人少受点苦。 ”李元芳说。想学中医,第一年高考差了几分,没能被安徽中医学院(现名安徽中医药大学)录取。第二年复习,仍未考上,之后被芜湖联合大学(现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系录取。
“大学经历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李元芳告诉记者,班上的同学照顾她,帮助她打饭打水,室友帮助她洗晒衣服。
一直爱看书的李元芳,现在依然手不离书。在她的床头,《谁拿走了孩子们的幸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堆成高高的一摞,阅读已经成为李元芳多年的生活习惯。 “我让孩子们多看课外书籍,我自己也要不断充电学习,勇于尝试不断提升自己。 ”李元芳说。
李元芳不仅工作上尽心尽责,而且生活多姿多彩,是热爱生活的“好榜样”。 42岁的李元芳,目前正在学古筝。 “我妈送我去学吉他时,她自己爱上了古筝,当时就报名参加了学习班。 ”儿子宝孩说。在家里,李元芳养了春兰、蕙兰、四季兰等多种兰花,温馨充满了家中的小角落。
“兰花是‘花中君子\’,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凋零。我喜欢它的高洁,”李元芳说。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温暖如阳光,清甜如雨露的李元芳,正如一株兰花,风姿素雅,沁人心脾,幽香悠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范孝东 通讯员 朱庆磊)从今年5月开始,淮南市凤台县杨村镇彭庄村低保户苏万友每月低保金提至265元,一下提高了65元。 “低保金每年都在增加,心里很舒服,更加坚定了生活的信心。 ”苏万友说...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