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瑞成 本报记者 刘银昌
“荷花开放后,我家每天接待游客100多人,照这样计算,一年下来仅餐饮就能收入15万元左右。”焦岗湖渔民刘继安在毛集实验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渔家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毛集实验区立足自身实际,强抓转型发展机遇,按照“五年扶贫任务、三年基本完成、四年全面收尾”的总体部署,精准把脉,精准攻坚,精准发力,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坚毅地迈出精准扶贫的铿锵步伐。
“扶持谁”——扶贫对象精准
“有党和政府帮扶,有社会保障兜底,你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6月2日,毛集实验区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赴毛集镇梁庵村梁仁甫、梁克哑等农户家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梁仁甫、梁克哑是该区因病致贫的典型代表,生活较为贫困。
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
毛集实验区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切实制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信息录入等程序,完成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900元的标准,全区建档立卡有8个贫困村3900人,认真落实“一镇一图”“一村一表”“一户一档”的挂图作战机制,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
记者了解到,该区2014年脱贫722人,2015年脱贫855人,2016年计划脱贫855人,到2018年底全部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贫困户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
“谁来扶”——扶贫责任精准
7月12日,毛集实验区管委主要负责同志率区农业发展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到焦岗湖镇焦岗村贫困户石万顶、石万祝家中,与结对帮扶对象面对面谈心交流,鼓励农民借助国家惠民政策,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走共同脱贫致富的路子。
精准扶贫,需要“输血”,更要“造血”。毛集实验区认真完善落实“领导包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制度,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贫困户帮扶责任人落实率100%,贫困村帮扶单位落实率100%,驻村扶贫工作队落实率100%。该区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构建精准扶贫管理体系,区财政局负责落实配套资金,区人社局负责农民技能培训,区农发局负责产业结构调整,区发改局负责光伏项目立项审批,区招投标中心负责落实项目招标工作,全面实行周调度、月评比、年考核的推进机制,做到全面扶贫,不留锅底。
(下转四版)
新闻推荐
为积极应对连日来的极端高温天气,凤台县交警部门全员上岗“战高温、抗酷暑、保畅通”,合理调配,科学出警,加班加点,指挥交通。他们还组织平安志愿者队伍,在早晚高峰时段,协助交警在城区主干道维护交通的...
凤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