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为橘,豆生淮南通神。淮南术点豆成玉,技冠古今。有人说,西方人将豆腐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神奇的豆腐,让老外们佩服得一塌糊涂。
史书载,豆腐的始祖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刘安乃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故国的领地,今属淮南、寿州一带,高天厚土,沃野千里;犁耙耖耧,稼穑纷繁。当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淮南百姓,驯化着稻、黍、麦、菽,驾驭着牛、马、犬、豕,辛勤的付出充实了官家的仓廪,使统治阶级能够心满意足地沐浴天风,放浪阡陌,以致著书炼丹,据说,豆腐就是刘安在炼丹过程中无意发明的。
去淮南故地,不管是穷街陋巷还是荒村野店,不管是茶楼酒肆还是客站码头,洋洋大观的食物中总少不了豆腐的身影。硬的软的、香的臭的、冻的腐的、包饺子做圆子,烙大饼调羹汤,满满当当的一桌饭菜,原材料居然都是豆腐。进入寻常人家,碗碟洁静,言行举止中多掺杂古风古韵。一杯烈酒在手,却意气浩荡豪气勃发,男男女女半斤八两多不在话下。酒量小的客人,不仅会在酒桌上败北,且会在酒后生悔生惧。
刘安的坟墓位于八公山下,背山面水。与墓碑相邻,有一块石碑,上书“豆腐发祥地”五个大字。距刘安墓不远,林木疏朗中横卧一村,外观朴素大气,内则喧嚷激越。凌晨四五点,东方渐白鸡声嘹亮,村中家家户户钢(轧轧,人影忙乱。(浆、滤渣、烧浆、点卤、压块、过秤,初醒的晨雾萦绕着民生百态,暗黄的灯影映照着生活的真实。那一刻,村外则早早聚集着大大小小规格各异的车辆,它们都是冲着村中的豆腐而来。晨光饱满之时,这些车辆又都匆忙地驮着豆腐奔向四面八方的城市,而此时城市的某些摊位上,早就贴出“淮南豆腐今日制作”的告示了。
如今国门大开,白的、黑的、棕的老外会像风一般,于我们不经意间撞进视线里,令人惊愕。淮南的豆腐宴上,常能晤面许多外国友人。放肆的吃相、刹那的惊呼、满足的表情,总能激发国人看客的自豪。曾有诗叹豆腐曰:“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如今,世界各地哪里见不到豆腐的身影?人们的日常膳食中,又有几顿会少了莹白如玉的豆腐呢?
日子久了,才知道小葱拌豆腐是道极品菜,耐看、耐品、通禅。清白作底便能淡然面对纷繁芜杂,甘坠泥淖多因人性污浊或锈蚀。人若有心,时时可以明理悟道,事事皆能凭以自渡,不仅自我超凡脱俗,所伺所依的鸡犬亦可成为飞仙。
新闻推荐
□杨庆木 文/图 老巢城人都还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巢城繁华的东门外大街上有一座历史久远的石拱桥,这就是施家桥。十分可惜的是,这样一处可以载入史册的巢城地标性的古建筑,却消失在城市建设的...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