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那些年 我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来源:阜阳日报 2014-08-19 09:5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朱艳明

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设计制作录取通知书上颇下功夫,每年都会“变出”新花样。看过了今年潮味儿十足的录取通知书,过去那些年录取通知书又是什么样子的?记者和大家一起回忆,那些年,录取通知书带给大家的青春记忆。

80年代能考上大学实属不易

   人物:张东和,1983年考入淮南师范学院

“那时候,班上将近70个人,能考上大学的也就一二十个,因为当时,全国计划招生指标只有30多万人。”张东和说,当时自己所在的班是全校的成绩最优异的,而有些班的同学全部名落孙山的情况,在那个年代也并不鲜见。

1983年高考结束后,张东和开始奔波在家与教育局之间。“固定电话在当时很少见,没有其他的联络方式,要知道高考的成绩、录取情况,只能一趟趟地往教育局跑;直到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被录取了。”回想当年,张东和记忆犹新。

时隔30多年,张东和仍记得他拿到的录取通知书的大致模样:样式很简单,纸张并不厚重也不华丽,长宽约18厘米的白色纸张对折,红色的线条在封皮上简单地勾勒出了学校的大致模样,黑色印刷字体简要地罗列了被录取的情况和新生入学须知等事项。

在张东和看来,高考的艰辛苦楚,不是一纸通知书能够完整体现出来的。在计划招生名额较少的年代,能考上大学深造,实属不易。

90年代等候电话的记忆

人物:王静,1995年考入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

“‘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当时这种说法在老家农村很流行。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母亲特意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给我庆祝。”王静说。

1995年,部分农村家庭已经有了固定电话,录取消息主要靠学校老师通过电话传达给学生。王静回忆说,当时,自己家还没有安装固定电话,给学校老师留下的是隔壁邻居家的联系电话,从高考结束到通知领取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自己每天都在邻居家“候着”,不敢错过任何消息。

在王静的印象中,她的录取通知书中规中矩,简要地通知了一些必要的信息,但学校特意为新生设计了学校地图,还列出了需要携带的行李清单。“录取通知书后来被学校收回了,当时,那也是学校验证我们身份的一个凭证。”

00年代有了人生第一张银行卡

   人物:张晶2007年考入皖西学院

直到现在,张晶依然记得,2007年的夏天,印有学校风景图片的 EMS 快件,包裹着厚重的一叠纸张寄到了家中。

在那封满载期盼的信件里,不仅有张晶期盼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有很多张红色、白色的 A4 纸,组成了厚厚的入学相关材料,包括《致学生的一封信》、《新生入学须知》等等,主要是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需要准备的一些物资、乘车路线等。张晶回忆说,当时,每张说明她都认真仔细地阅读,一件件置备需要准备的物品。通知书封面上学校的风景,引起她对大学的无限憧憬。

让张晶记忆深刻的,是通知书里的一张银行卡,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张银行卡。“这张卡是学校财务处办的,主要是方便学生上缴学费,也是那些年家里给自己邮寄生活费的主要中介;这张卡一直用到毕业,后来考研到其他城市读书,才停用。”现在,张晶还保存着这张银行卡,她说,这张银行卡承载着父母供自己读书的爱和艰辛。(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民乐、钢琴、小提琴三个专场一一上阵 实验中学迎新音乐会大秀才艺

本报讯(本报小记者 实验中学七(11)班周林潇潇 摄影报道)又是一年迎新时,淮南实验中学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今年的新年音乐会经过前期的海选,最终整合为民乐、钢琴、小提琴及综合汇报表演等...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父亲教我当父亲2015-06-16 08:51
评论:(那些年 我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