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父亲节即将到来,“父亲”成了大家讨论最多的词汇。但对兰伟而言,这两个字,无非必要,绝不会主动提及。因为,早在1987年,兰伟的父亲就因脑血栓病倒,并在缠绵病榻十余年后去世,彼时,兰伟也不过20出头。“现在想想,当初和父亲之间的很多事情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尽管如此,兰伟还是很坚定地说,“我父亲是个严厉的父亲,同时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兄长、也是一个颇有才华的人。”
今年42岁的兰伟,在阜城一所高校工作,老家在颍东区插花镇。然而,在兰伟的记忆中,父亲在老家待的时间总是很少。因为,兰伟的父亲在17岁左右就到外地打拼,后来参军入伍,成了一名通讯兵,几年后,被分到淮南工作,负责煤矿通讯。“那时候,父亲半年或者一年才能回来一次,而且每次回来,待不了多久又要走。现在想想,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参与的特别少,而且我一直不觉得他是个慈爱的父亲,甚至可以说是很严厉的。”兰伟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父亲吩咐他去淘米,因为时间拖的久了,父亲找到他后就是一巴掌。“意思就是嫌我干活太(蹭了,没有效率——这就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式家长风格。”
父亲的这种家长风范,不仅仅体现在对子女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对整个家族的照顾上。兰伟的父亲是家里的老大,可能由于爷爷去世的早,父亲作为老大,自觉地担起照顾整个家族的重任,以至于即使后来成家了,也会把大半的工资交给奶奶,留给自己小家的则很少,这一度让小家庭吃了不少苦头,兰伟童年的生活相当紧巴。“至少,在当时,我很不能理解父亲的这种行为。”兰伟说,自己真正能理解父亲这种行为,是在父亲去世后,是在自己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感到肩上的责任之后。
“现在,真让我仔细回忆那些过往,还是觉得父亲的正面形象要多得多。”兰伟说,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至少写了一手好毛笔字。每到年底,只要父亲回来了,整个村的乡亲们都会拿着红纸找上门,请父亲写对联。而这时候,兰伟就会成为父亲的助手,帮着研(,经常一写就是一天。“可能也正因为父亲这种随性的性格,所以,他的朋友很多,有他在的地方,总是能很热闹。”
兰伟坦言,对于父亲的每一次追忆,都会成为一种经验总结。因为,如今,他也成为一位父亲。“其实我可能和父亲有点像,也是一个比较严厉的父亲。”兰伟的女儿今年17岁,刚刚参加完高考,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聚会不断,但兰伟还是给她定下了规矩,每晚9点之前必须回家。虽然是女孩,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兰伟也没少对其动用“家法”——罚跪、罚站都有。同时,每次学校组织有野外实践的项目,他也总会带上女儿。“过程很累,但相信对她是一种锻炼。”
兰伟告诉记者,当初女儿的名字是他取的,名叫兰子君,反过来念就是君子兰,希望她今后也能有君子兰般“花中君子”的风范,“正如我父亲当初给我取名字时的期待一般。”
新闻推荐
民乐、钢琴、小提琴三个专场一一上阵 实验中学迎新音乐会大秀才艺
本报讯(本报小记者 实验中学七(11)班周林潇潇 摄影报道)又是一年迎新时,淮南实验中学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今年的新年音乐会经过前期的海选,最终整合为民乐、钢琴、小提琴及综合汇报表演等...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