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范孝东本报通讯员 吴祥珍
“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但请你们放心,等你们过年回来,我一定会拿个第一名给你们看!”8月16日,记者来到淮南市谢家集区三和镇综合文化站,在站里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内,留守儿童黄玉鑫利用亲情视频与远在浙江打工的父母“见了面”。
“许多留守儿童都通过亲情视频与在外地的父母见了面,虽然时间不长,但视频更好地慰藉了双方的思亲之情。 ”三和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农村家庭还没有安装宽带,一些留守儿童并不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与父母见面。为此,文化站利用电脑网络设备,开通了亲情视频,有专人操作,留守在家的孩子想见父母了,就能来文化站满足心愿。
据了解,黄玉鑫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一次。不过,自从镇上的文化站开设亲情视频以来,小玉鑫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都能“零距离”见到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身体都还好,我放假之后除了每天完成作业看看书,还会帮他们干家务活。现在我都会做饭了,等你们过年回来,一定要尝尝我的手艺。 ”视频这边,小玉鑫的泪花还没有抹去,笑容却已然绽放。
“儿子真乖,越来越懂事了,成大小伙子了。 ”视频另一边,小玉鑫的妈妈也激动得热泪盈眶。 “儿子,老爸不在家,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定要像个男子汉那样,照顾好爷爷奶奶!等老爸回家给你带好多礼物! ”视频里,小玉鑫的爸爸也忍不住凑过来说上两句。半个小时的会见很快就结束了,视频两端的一家人也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相互告别。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 ”三和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说,亲情视频的开通,就是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对亲情的需求,让他们也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孙玉宝本报通讯员 徐瑞成“俺们靠近焦岗湖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成立了宏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葡萄园里接待观光采摘的游人不少于200人,累得幸福! ”8月19日,在淮南毛...
淮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淮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