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松 本报通讯员 王宝证 程 宫
近日,修葺一新的“淮矿农品”直营店正式亮相淮南矿区。一走进店内,各类印有“淮矿农品”、“白鹭缘”等商标的特色生态农产品琳琅满目。或许大家不知道,这些有机大米、蔬菜等均由淮南矿业集团新组建一年的生态农业公司推向市场的。据直营店负责人牟永兴介绍,当天配送到店的新鲜果蔬,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大家纷纷表示:“淮矿农品”的果蔬能够让我们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据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淮南矿业集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省委调转促决策部署、做特做优服务业举措之一。发展生态农业既盘活了19000余亩的存量土地资源,又为正处在寒冬中的煤炭企业转型探索出新的路径。规划到“十三五”末,淮矿生态农业公司将建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年营业收入1.8亿元,并形成“淮矿农品”自主品牌。
淮南矿业集团下辖河溜农场、二道河农场、九十六处农场,土地总面积19011.15亩。2014年12月31日,成立淮矿生态农业公司,注册了“淮矿农品”商标,率先启动河溜农场7000亩核心土地的开发。
按照“四大类别”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2015年3月份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京设计院合作,对生态农业园区55个块段的功能、种植品种、人员需求、投入与产出等方面进行细化和量化。在规划产业布局上形成蔬菜、畜禽、水产品、苗木四大板块,建成蔬菜种植区、农牧生态示范区、三水生态示范区、苗木生产区、品种试验区、科技示范区、综合服务区、居住区等“八大功能区”。2015年6月17日,生态农业园区总体规划通过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为组长的专家组的评审,标志着“淮矿农品”有了“身份证”。(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发展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先行。淮矿生态农业公司分月度、年度制定工程投资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排队,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据悉,目前已完成了4栋80乘72米的连栋大棚23040平方和11栋13.5乘130米19305平方的日光温室大棚建设。沟、渠、路、涵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到今年6月份基本完成。在工程建设期间,他们同步开展了试生产,开发了连栋大棚和日光温室大棚各50亩,露天蔬菜50亩,试种有机水稻100亩,以及林下零星养殖和45850平方的苗木种植。
为了确保绿色食品标准不降低,该公司不断地改良土壤,购买以动物粪便为主的有机肥料,在种植之前施肥旋耕,并在作物生长期间进行追肥。同时,引进了农业技术人员和荷兰、以色列、台湾等地高品质品种,确保农品品质。进入2015年四季度,绿色果蔬和有机大米相继上市,为了让职工优先享受到绿色果蔬,通过建设直营店和物流配送等方式,及时让职工吃上“放心菜”、“暖心菜”。下一步还该公司还将在市区建设直营店,对矿区进行流动直销,发展电商,让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淮矿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宋长兵告诉记者,到今年1月4日,淮矿生态农业公司组建一周年,实现了当年组建、当年完成规划设计、当年开工建设、当年产品上市的“四个同时”目标,为“十三五”开了好局、起了好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了中药提取和提取物使用专项检查,目前全市有4家中成药生产企业,其中2家未生产,2家正常生产。 本次专项检查覆盖率100%,将企业中药提取过程和外购提取物的管理作为检...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