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寒冬中的温暖,指引你回家的路…… 淮南温暖救助街头流浪乞讨遇困人员

来源:淮河早报 2018-01-16 12:4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孙鸿 摄影报道

窗外的草地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虽然暴雪侵袭已过去一周多,但随之而来的大范围低温冰冻天气让地上积雪始终没有融化的迹象,河南周口乞讨至淮的流浪汉李布喃喃地说了句:“我想回家了。”“别急,这两天帮你联系上家人,马上送你回去。”听到工作人员的承诺,李布呆滞的眼神中仿佛燃起了一丝希望。71岁的李布在淮南街头流浪了1个多月,期间,他就靠乞讨和翻找垃圾箱里别人吃剩的残羹冷炙度日。不久前,淮南迎来首场降雪,在路边被冻得瑟瑟发抖的他让警方送到了救助站,在这里他终于吃上热饭菜,穿上了干净保暖的棉衣。1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山南新区的淮南市救助管理站,探访那些受助的街头流浪乞讨遇困人员。

七旬老人穿上新棉衣

“他就是这几天刚刚接收的受助人员。”穿过长廊,来到救助站的临时救助者居住区,记者见到了留着浓密胡须的李布老人。

老人的头发有些凌乱,眼神略显呆滞。他有一句没一句回答着记者的提问,他想回家,但已有点老年痴呆的他却不知家具体在哪里,也不清楚怎么回去。

正谈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来了,他们是来为老人理发剃须,打理个人卫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一位进站受助人员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是为了让受助人员过得更加舒服一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疫病滋生。老人安安静静地坐着,接受着工作人员护理,神情安逸而放松。

与外面相比,救助站的条件好了何止千百倍。现在老人身上换上了新内衣、新绒衣、新棉衣,保暖的棉鞋,一个房间就住了三个人,不但能看到电视,还用上了空调。“你先看会电视,这两天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已经联系上了你的亲人,马上你就可以回家了。”听了工作人员的话,老人听话地点了点头。

据了解,李布老人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区赵德营乡人,之前一直住在当地的敬老院,只有远房亲戚在世。前段时间老人离开敬老院外出时走失,敬老院组织工作人员多方找寻未果,只能向警方报了案。目前,市救助站已通过当地民政部门和警方,与老人所在敬老院接上了头,将于近日将老人送返家乡。

救助站就是我的家

在救助站里,除了刚刚受助的李布老人,还有一位穿着棉大衣的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没有名字,今年已经70多了,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直至来到淮南才安稳下来。

“你看,这是工作人员送给我的新棉大衣,穿着好暖和的,他们人真好。”老人主动和记者攀谈起来。几位“室友”笑着说,老人刚来的时候,身上裹了十几层破烂衣服,看上去就像个“球”,工作人员要给他换新衣,他怎么不肯,冻怕了。后来洗了热水澡,换上了新棉大衣,老人喜欢的不得了,逢人就说好。

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记事时是在新疆,后来又去过黑龙江、天津、河北、江苏等省市,母亲去世后,他一路乞讨流浪来到淮南,他不知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不知自己还有没有亲人,甚至不知自己的名字和年龄。但住进救助站后,工作人员对他百般照顾,甚至因为他的特殊身世对他特别关照一些,他也就把工作人员当成了亲人,把救助站当成了他的家,平生第一次生活安稳下来。目前,救助站工作人员正根据老人的回忆,帮助老人寻亲,如果不能在政策规定的2年时间内帮助老人找到亲人,救助站将联络淮南警方为老人办理本地户口,将其纳入淮南市特困人员救助名单,进行长期照料。

市救助站负责人冯润东告诉记者,近期受冷空气影响,淮南市迎来了大范围的降雪和明显降温过程,这让长期栖居街头、涵洞等场所生活无着人员的日子越发艰难,暴雪中冻死冻伤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为了让困难群众有个温暖的“家”,安全度过严寒天气,救助站打破以往惯例,对老人这样的困难群众都实行先救治后救助、先救助再甄别政策,坚持应救尽救,确保不冻死一人、不饿死一人、不辍学一人。

救助站里到底是啥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对救助站不了解,也不知道有这一避寒场所,所以选择流落街头。那么救助站里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踏入淮南市救助站大厅,记者看到,大厅的一角设有安全检测仪、登记台、安保室,往里走是一条长长的走廊,分别设有医务室、观察室、心理辅导室、物品寄存室、档案室、图书室、健身室、教室等功能区,不但为受助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还为他们提供居住、健身等生活服务,对于未成年人还有专业老师提供9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冯润东还介绍说,如果有婴儿的话,他们还会免费提供尿布、奶粉等。根据文件规定,临时救助人员在救助站最多可以临时居住不超过10天,但由于现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救助站实行先救治后救助、先救助再甄别政策,坚持应救尽救。

受助人员来到救助站,首先要通过安检,然后要经过医生检查,并在观察室里度过一段时间确认无传染性疾病后,才可以前往生活区。冯润东介绍说,在救助站内采取同性管理,生活区分成男性受助人员生活区和女性受助人员生活区,进一步细分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生活区、临时救助人员和长期滞留人员生活区等。据介绍,该救助站内设有70张床位,另外还有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办养老机构里设有一定量的救助床位。

记者在救助站里看到,每个生活区都就近设置了浴室,每个浴室里都有2个淋浴龙头,浴室里不但安装有暖风机,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受助人员清洗换衣。冯润东介绍说,受助人员的餐标是两荤一素一汤,早餐是鸡蛋、油条、粥等每日不重样。

“寒冬送温暖”仍在继续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民政局、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每天都分多个巡查组进行街面巡查,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并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对受助人员实施自愿、无偿救助服务。街头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可去就近各救助管理站申请避寒救助服务,市救助管理站在田家庵区朝阳中路99号还设置了临时避寒救助点,方便困难群众求助。

与此同时,民政部门还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启动了联动救助机制,按照“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预案,以车站码头、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生活无着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加大巡察的频率和覆盖面。对患病的受助人员,先拨打“120”或者送往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待其基本痊愈后再进行救助。

而对于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将提供必要的御寒衣物、食品和详细的求助方式,确保困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截至目前,淮南市民政部门共出动救助工作人员483人次,车辆134车次,救助困难群众298人次,发放棉被棉衣等333件,饼干面包、方便面、矿泉水等食物1244份。

图一:为受助老人再加一床新棉被

图二:为流浪乞讨人员送上棉衣棉被

图三:为老人理发剃须打理个人卫生

新闻推荐

漫天要价,肆意拒载,强行拼客,试问个别出租车司机: 趁雪打劫,这钱赚得光彩吗?

本报记者报道在今年第一场大雪来临时,有人在这多年不遇的冰天雪地里,冒着严寒,连天加夜,在公共场所清扫积雪,为他人出行辛苦劳作,默默奉献;还有一些人自发成立临时救援队,无偿为那些雪中受困的行人及车辆...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寒冬中的温暖,指引你回家的路…… 淮南温暖救助街头流浪乞讨遇困人员)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