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钧
他,放弃进城进名校的机会,扎根农村教育一线20多年,爱岗敬业,甘为人梯,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
他,2013年经安徽省教育厅选派,积极投身援疆支教工作,在茫茫戈壁战胜重重困难,以英勇无畏的气魄在祖国边疆担当起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深得受援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他,2016年被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荣立三等功。
他,就是潘集区职教中心教师马耀辉。近日,他又被评为“淮南好人”。
一片冰心育桃李
20多年风霜雪雨,20多载酸甜苦辣,从未动摇过他对教育事业的追求,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曾经,马耀辉被洞山中学选拔录用,但农村孩子渴求真知的眼神,难以割舍的师生情怀,最终让他放弃了进城进名校的机会,坚定地留了下来,一干就是20多年。马耀辉爱生如子,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学生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一颗颗滑落的心重放光彩。刘严严同学因家庭经济贫困,中途辍学,他当即拿出工资,交到她瘦弱的母亲手中。他的真诚温暖了刘严严同学,使她重新振作起来。一次作文竞赛,刘严严脱颖而出,获华东赛区三等奖,后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市示范高中。
一腔真情洒边疆
2013年,按照安徽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经择优遴选,马耀辉不畏艰险,远离故土,代表淮南前往万里之遥的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展援疆支教工作。他舍小家、为大家,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融入新疆、奉献新疆,在茫茫戈壁战胜高原缺氧、沙尘漫天、干燥寒冷、孤独寂寞、病痛折磨、语言不通、停电、停水等重重困难,立足大漠,守住清苦,迎接挑战,挥洒汗水,甘做抵御风沙的胡杨。他以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示着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以培育桃李的信念在祖国边疆担当起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援疆以来,马耀辉在受援学校担任副校长,负责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工作,他还主动承担民族双语班汉语教学任务,经常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公开教学、传帮带等活动,多次应皮山县教育局邀请,面向全县举行观摩教学、专题讲座、送培送教。援疆期间,受水质影响,他身患肾结石,并引发肾积水。长期伏案工作,又使他患上颈椎病,但他不顾医生叮嘱,忍着病痛,坚守岗位,没有请过一天假。他多次向贫困学生家庭及新疆灾区捐款,深受当地领导、师生及社会好评。他所任教的八(1)班汉语学科,学生成绩大幅提升。在和田地区统考中,全班43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平均分高达84.2分,同比增长22.3分;优秀率高达62.8%,同比增长59.7%,创历史最高。他培养指导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校、县及地区教学大赛中有多人获奖,他指导的学生在地区级演讲、书信大赛等比赛中捷报频传。他在担任支教队队长期间,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他带领下,全体援疆教师,勤恳工作,奋力拼搏,使受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地区教育局与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教育教学专项督导评估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中,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为了促进当地教师快速成长,留下一支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马老师率先垂范,在和田地区第三届“京和杯”双语教师基本功大赛总决赛中,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冠军,在新疆自治区首届说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出色的工作,突出的表现,他先后被新疆皮山县教育局评为“双语竞赛能手”,被皮山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支教教师”;被新疆和田地委、地区行署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不久前,他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记三等功一次。新疆皮山县电视台、皮山政府网、《和田日报》、新疆教育网、新疆政府网等媒体多次报道了他的援疆先进事迹。
马耀辉始终秉承援疆人“在疆一分钟,奋斗六十秒”的工作作风,与新疆各族人民同甘共苦、并肩作战,把忠诚信念写在新疆大地、把人生大爱洒在祖国边疆。
图:马耀辉老师在办公室(图片由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家庭事迹】田家庵区龙泉街道洞泉社区居民孙军功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对孙军功的教育非常严格,干工作服从领导,和工友搞好团结,做好自己该做的,帮助自己能帮的,父亲的教导影响了...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