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小记者金禹勋杨乐萱宋锦钰程籽岩
又是九月,又到教师节。在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四名田家庵区第三小学的小记者有幸采访了本校优秀教师、我们的班主任廖琛丽老师。
“廖老师,请您谈一谈开卷是否有益?”杨乐萱第一个提问。廖老师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一个好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一定要养成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开阔自己的视野。”
“廖老师,如果有学生经常不做作业,您会怎么办?”面对这么尖锐的问题,廖老师微微一笑说:“我认为应该找那个学生谈谈,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廖老师,您认为在您心目中的好学生是怎样的?”廖老师不紧不慢地说:“我认为,好学生首先要学习好,如果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学习,但仍不理想的话,没关系。就像一个能挑100斤水的人挑了80斤水,而一个只能挑70斤水的人,却挑了75斤一样,我肯定更欣赏后者;第二,我觉得好学生要不懂就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第三,就是要虚心,不能骄傲……”廖老师口若悬河,我们点头称是。
是啊,廖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清晨,她都早早地来到教室,一边指导值日生扫地,一边带领大家晨读。课间,廖老师总会找几位同学谈心,时而还会拍拍这位同学的肩,摸摸那位同学的头,一下子就拉近了同学和老师间的那层距离。
廖老师不爱说教,总是以身作则。上学期我们在操场上排练节目,第二天节目就要送去参选了,紧急关头但天空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操场上打伞的人越来越多,廖老师淋着雨站在我们班的队伍中,她的长头发已经湿漉漉的了。这时,一位家长递了一把伞给廖老师,让她快打上,只见廖老师轻轻地把伞推开了,笑眯眯地对那位家长说:“我这包里带了伞的,同学们都在淋雨,我不能一人打伞,我就和他们一起风雨同舟吧!”同学们听到了廖老师的话,再也没有一个人躁动,而是笔直地站在雨中坚持着。我以前只知道“以身作则”这个词语,此时,廖老师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全班同学诠释了它的真正含义。晶莹的水珠一滴一滴地从她的长头发上落下来,我觉得她此刻真美!
指导老师:王 慧
新闻推荐
9月4日,安徽理工大学迎来新生报到。在迎新现场,淮南移动搭建的5GVR视频直播设备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前来体验。该设备可以...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