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朱丽丽郑娟
庚子鼠年,疫情突发,全民而战。在这场全面防疫的特殊战争中,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尤其是在社区防疫工作最前线,打动人心的故事,每天都在田家庵区洞山街道舜都社区上演着。
好书记,巾帼舍小家保大家
胡薇,舜都社区书记、社区志愿者。自大年初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悄然打响,她便和社区的“战友”们一起,站到了防疫第一线。入户登记,电话随访,张贴防疫告示,与物业联系沟通相关工作,落实卡点值守人员,主动添加居家观察重点人员微信、安抚他们的情绪,亲自上门送联系卡、口罩和新鲜蔬菜等,社区日常巡查劝导……自始至终,她总是冲在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考虑到自己在防疫一线工作,难免会有接触到病毒的风险,为了不影响家人,她便一个人在外居住。截至2月26日,胡薇已经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30多天,也已经30多天没有见到家里人了。“家庭是小家,社区是大家,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只要疫情没结束,坚守就要一直继续,这是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在疫情面前,胡薇始终把社区这个“大家”摆在第一位,看到她,舜都社区的其他工作者便有了主心骨。
兄妹兵,携手上阵战疫情
陈玉钊、孙昕艺,两个“00”后大学生志愿者。“当前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楼下的宣传栏贴满了防疫宣传语、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排查人员、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妈妈是位党员,忙完单位的工作,回家休息时便到社区参加防疫工作……我觉得他们都非常辛苦,我也是社区一份子,也应该全力以赴,为防控斗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00年出生还不满20周岁的孙昕艺道出了她参加志愿服务的原由。在母亲影响下,她和因疫情留在自己家的表哥陈玉钊一起站到了防控第一线。这两位“00”后在社区关卡认真登记排查外来人员和车辆,对进出居民做好询问及提醒,维持关卡秩序防止人员和车辆聚集,守护2000余户百姓安全,与众多战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一起,迎难而上、逆流而行。
真党员,风雪无阻守岗位
郑娟,是舜都社区一名90后工作者、志愿者,也是一位有着8年党龄的老党员。接到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后,她把家里老人和两个孩子匆匆安顿好,简单收拾行囊便踏上回程之路,因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晃在社区连续奋战了近30天,她从不喊累也从不抱怨,只是有时看到她红肿的眼睛就知道她刚跟远在老家的孩子们视频电话后哭过,那个快一个月没见到妈妈的才1周多的孩子已经不认得她了。2月15日,漫天大雪,郑娟在风雪中推了一个小时的车,当她准点到岗值夜班时,已经成了一个“雪人”。“一个称呼代表一份责任,党员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这是义务,更是责任。”郑娟坚定地说道。
守护者,民警无休勇担当
“疫情不退我不退。”淮南东站派出所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民警丁云波说道。除夕之夜,疫情全面爆发,形势刻不容缓。2013年入党的丁云波同志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时刻牢记自己身为公安民警的使命职责,时刻心怀辖区群众。面对未来不可知的工作量和危险性,丁云波同志把年仅2岁的女儿送到了乡下爷爷奶奶家,一个人奋战在一线。当“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号角吹响时,丁云波同志利用仅有的闲暇休息时间到社区报到,主动承担起各种岗位职责,在社区网格进行巡逻,对聚集人员及时劝导,对辖区居民不戴口罩行为进行提醒。帮助社区落实居民出行管控措施,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确保居民按要求外出,落实“人不动、车不动、不出门、不接触”要求。受到群众和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他们也是一个个有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但正是因为平凡,才让面对疫情挺身而出的他们,更加令人敬佩,才让这些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基层无名英雄们,更加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像是暗夜里的束束微光,汇聚成灿烂星河,也终将带来胜利的曙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经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专家委员会评选,2019年12月份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揭晓。以“好人”志愿者...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