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淮南海关(筹)采取多种措施便利企业通关,支持外贸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开辟绿色通道。淮南海关(筹)在通关现场设立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快速通关专用窗口,紧急情况可先登记放行,后续补办相关手续,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和进口生活必需品随到随验、即到即提。2月9日,通过海外捐赠方式进口的全市首批疫情防控物资顺利抵淮,淮南海关(筹)对物资通关实施“一对一”全程指导,主动联系进境地口岸合肥新桥机场海关对接清关事宜,采取先登记放行、后补办手续的方式,全力保障防控物资“零延时”通关。该批物资共3.8万只口罩,价值2.27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压缩审批时限。通过压缩出入境特殊物品、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食品等检疫审批时长,对符合要求的进口农产品、食品申请随报随批。2月6日和2月20日,淮南海关(筹)分别接到辖区企业电话,告知急需出口一批韩国47吨速冻山芋和一批日本的21.6吨冷冻龙虾,在确认货物不需查验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了验放,助力企业通关“零延时”。
提升通关便利。支持企业扩大出口,优化出口前监管,提供便捷出证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出口货物检疫证书、卫生证书等出具工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所需原材料及成品选择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汇总申报、担保放行等多元化作业模式通关。在知悉寿县晨阳米业有4批次、2000吨、货值达56.8万美元的大米即将出口,并且出口船期已临近的消息后,淮南海关(筹)将了解到疫情期间物流不稳定的情况及时告知企业,企业随即向海关求助,希望加急办理通关检验事宜。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淮南海关(筹)第一时间派遣两名关员赶赴近100公里企业现场,通过提前取样送检、主动协调检测机构加速为其实施检测等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检验工作。通过此举为企业克服物流影响顺利赶上船期赢得了4天多的宝贵时间。
同时淮南海关(筹)精准施策,及时出台防疫情保民生稳外贸13条帮扶措施,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外贸发展,充分利用对外贸易“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两大平台,做好7x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专业资质人员全天候轮班审核电子数据并出具证书,助力企业通关“零延时”。
(本报记者 吴 巍)
新闻推荐
疫情阻不断优质服务的温情 工行淮南望峰岗支行上门为客户排忧解难
本报讯(通讯员王杰记者冯登成)工商银行淮南望峰岗支行在全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淮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淮南这个家。